因應氣候變遷 高市都發局啟動低碳韌性社區

劉峻儒理事長表示,透過工作坊讓社區夥伴們思考將氣候變遷調適融入環境改善工作。(都發局提供)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應變能力,高市都發局積極推展低碳韌性社區,除透過社區營造改造硬體,也與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合作舉辦「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工作坊」,強化社區觀念。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社區層級的社會溝通和調適行動至關重要,社區如何掌握氣候風險的危害因子,探索因應與改善方案,提升社區與居住環境韌性,在生活中達到避災、減災、減碳、永續發展的可能。
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專案主持人劉峻儒受邀擔任講師,以科普、簡單易懂的角度,引導認識自己的社區,將氣候變遷議題融入日常生活中,在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改變與影響可以如何因應。
都發局說明,透過社區營造實施計畫,鼓勵社區植樹與綠美化公共空間環境,並透過社區規劃師輔導機制,引領社區認知極端氣候變遷的衝擊,思考符合低碳永續及公共利益的具體行動方案。
都發局在燕巢橫山基地打造韌性基盤及社造實驗場,規劃建設微滯洪草坡及整建排水系統,於路竹頂新社區及鳳山繽紛武松社區等2處設置社區園藝行,提供包括櫸木、肖楠等固碳能力強的喬木,及黃連木、楝樹等耐旱耐熱的原生鄉土樹種,免費提供社區及市民申領栽植,共同營造城市綠環境。
盼透過工作坊與社區營造方案,讓社區及市民關注氣候變遷議題,共同為打造永續宜居的高雄貢獻心力。

大樹水寮社區志工齊力營造社區綠環境,透過基地保水,提升社區環境的韌性。(都發局提供)

路竹頂新社區園藝行撫育苗木,免費提供社區及市民申領,提升城市綠覆率。(都發局提供)

鳳山繽紛武松社區園藝行撫育苗木,亦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環境。(都發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