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台南蚵」競爭力 台南推產官學合作

「台南蚵」品質佳,面對進口牡蠣逐年增加,為提升台灣牡蠣競爭力,台南推動產官學合作計畫。(記者王涵平攝)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台南蚵」品質佳,面對進口牡蠣逐年增加,為提升台灣牡蠣競爭力,台南推動產官學合作計畫,籲請漁民踴躍參加。
南市農業局今召開記者會,宣布由市府、南市區漁會、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及嘉義大學共同合作辦理「台南牡蠣產官學合作計畫」,4月12、19日下午在南市區漁會舉辦多場牡蠣養殖現況調查暨技術品質提升教育訓練課程。
農業局指出,去年起規劃推行台南蚵牡蠣標章,發展台南市牡蠣品牌,推廣消費者對牡蠣食在地,食當季的消費觀念,為建立台南牡蠣養殖水域監測機制、推行台南牡蠣業者申請溯源認證,區漁會建議建立提升漁民養殖新知概念,並針對牡蠣產業建立產官學交流。
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表示,12日課程主題將邀請水產試驗所發表「牡蠣常見的疾病及附生物盛行率的調查」及「牡蠣人工苗量產技術」,針對近日來大量牡蠣爆殻死亡因素及近兩年來水試所人工苗種研究進度說明。
19日課程主題則是「雲嘉南牡蠣養殖區水質與牡蠣現況調查分析」、「牡蠣多倍體開發現況簡介」及「國產帶殼牡蠣品質提升」,由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向蚵民說明台灣西部沿岸牡蠣養殖區域的生物與環境生態,目前牡蠣多倍體養殖技術研究及開發成果,以及如何減少牡蠣加工製成中食材的耗損與浪費,推動資源循環、加值、多元化水產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