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 台大法醫所翁德怡:問題仍在食材
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醫師,說明米酵菌酸的檢驗流程。(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多日,北市將現場採集跡證送至台大法醫所實驗室檢驗,昨晚檢驗結果出爐,寶林茶室工作人員手部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台大法醫學研究所長翁德怡表示,廚師的手部只是間接媒介,問題主要還是出在食材上;另她也認為,下毒可能性應該很低。
翁德怡表示,3月24日北市衛生局接到新北衛生局通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北市衛生局赴寶林茶室現場採檢,衛生局針對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進行培養,結果均未養出,因此當時仍無法確定是哪一種菌株導致中毒。
翁德怡表示,3月27日衛福部專家會議邀集照顧患者的醫師及相關學者等,透過文獻回顧認定最有嫌疑的毒素是米酵菌酸,而法醫所取得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送來的米酵菌酸標準品後,也在首位死亡個案身上檢出米酵菌酸,因其身上殘留毒素濃度高,較容易驗出。法醫所取得北市提供的廚師手部與砧板、菜刀、水果刀4項檢體後,昨在這4項檢體中,僅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
翁德怡指出,法醫所是使用質譜儀檢測,由於儀器相當靈敏,即使廚師接觸米酵菌酸後有洗手,只要有殘留微量毒素也能驗出。針對檢驗結果,她推測米酵菌酸的來源仍出在食材上,廚師手部接觸過問題食材,「廚師手部只是媒介、而非帶原者是廚師」,可以確認案發當時米酵菌酸存在這家店,現在應可將範圍再縮小到廚房內。
而之前未在粿條中驗出米酵菌酸,翁德怡認為,是因為3月19日至24日的食材都用完、無剩餘樣本;至於廚師體內有無米酵菌酸,因抽血並未對其抽血檢驗,無法確定。此外,她也認為,下毒的可能性應該很低,因若是直接在食物中下毒,每個人身上的毒素應會差不多,不過此次患者中毒後的症狀不一,有個案死亡、重症,但也有輕症或無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