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海洋基因檢測新突破! 國海院建立全海域生態調查環境DNA資料集

海洋基因檢測新突破!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納入全海域基礎生態調查環境DNA資料集。照片為透過環境DNA技術,就能從海水蒐集海洋生物基因序列。示意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海洋基因檢測新突破!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納入全海域基礎生態調查環境DNA資料集。照片為透過環境DNA技術,就能從海水蒐集海洋生物基因序列。示意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2024/01/23 11:08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整合國內外共30個單位、100多個資料集子項,建立的「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NODASS)」,即日起納入「全海域基礎生態調查環境DNA」資料集,被視為「海洋基因檢測新突破!」

國海院指出,環境DNA(environmental DNA),又稱為「eDNA」,是指生物遺留到環境中的DNA,來源可能是自然脫落的皮屑或鱗片,這項技術讓科學家在避免過度干擾自然生態下,從一杯海水就可獲得微生物、大型海洋動物,甚至是有躲藏習性的生物基因序列,進而推估曾存在環境中的生物物種,也可偵測外來種等關注生物的蹤跡。

因此,國海院已透過環境DNA技術,成功蒐集台灣全海域超過100個測站的海洋環境DNA基因檢測資訊,分析出微生物、真核生物和魚類等三大生物類群的種類組成,建立「全海域基礎生態調查環境DNA」資料集,在「NODASS」平台發布,方便使用者搜尋。

國海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康寧表示,另已建立的「台灣魚類12S序列資料庫」,多達2584種魚類,可在環境DNA搜尋平台進行序列比對。

國海院院長陳建宏強調,全海域基礎調查包含水文、地形底質和生態調查等多項工作,歐將整合到「NODASS」平台,為海洋科學的進階應用提供強大的基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