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監測5件不合格 3件澎湖海膽致癌物鎘超標
海膽。示意圖。非本新聞水產(資料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今日公布最新國內市售食品重金屬含量監測結果,共計抽樣219件產品,其中4件水產動物類包含3件海膽、1件白肉旗魚魚排,以及1件蔬果植物類為巴西蘑菇,檢出可能致癌的重金屬鎘超標,經限期改正複抽,卻礙於廠商已無產品可供再驗,因此無法開罰,相關業者將列為加強管理對象。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為保障國人飲食安全,該署與地方衛生局持續監測國內市售食品重金屬含量,並參酌歷年監測結果、國內食品相關法規修正及國人飲食習慣等,滾動式調整年度監測食品類別及檢驗項目。
今年7至9月總計抽樣檢驗219件產品,包含26件食米及其他穀類、38件蔬果植物類、46件水產動物類、21件禽畜產品、47件蛋品及其加工品、1件脂肪抹醬、4件乳品類、2件飲料類、25件嬰幼兒食品、5件飲用水、1件食用冰塊、1件果醬及2件蜂蜜。其中214件符合規定,但有4件水產動物類及1件蔬果植物類檢出重金屬鎘與規定不符。
林金富進一步說明,在4件水產動物類方面,在澎湖縣抽樣的2件海膽、1件馬糞海膽,檢出鎘含量為0.4至0.7ppm(百萬分之一濃度),超過標準值0.3ppm,以及在新竹縣抽樣的1件白肉旗魚魚排,檢出鎘含量0.15ppm,也高於標準值0.05ppm,均為台灣業者捕撈產品。
至於1件蔬果植物類,林金富說明,主要是在台南市抽樣的巴西蘑菇(中),檢出鎘含量為16ppm,高出標準值2ppm達到7倍;由於台灣沒有種植巴西蘑菇,因此相關產品均為進口貨。
林金富指出,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相關業者經命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但因為這次違規廠商經地方衛生局要求限期改正後,要再次檢驗時,已無同類產品可供複抽,因此無法開罰。
林金富強調,這些產品的重金屬鎘並不是業者額外添加,而是與動植物生長環境有關,後續會先將相關廠商列為加強管理對象。至於涉及的數量,其實都很少,大多都被民眾吃下肚了,因此也難以進行清點下架回收。
根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鎘為自然界中的元素,存在於地殼之中,吸入高劑量的鎘會造成嚴重肺臟損害,食入或飲用到含有高劑量鎘的食物或水,會嚴重刺激腸胃,導致嘔吐和腹瀉。長時間暴露於含低劑量鎘的空氣、食物或水,則會造成鎘累積於腎臟,並可能產生腎臟疾病等。
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鎘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也就是「人類確定致癌物」。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國內市售食品重金屬含量監測結果。(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