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源寡占不平等 50學者慈濟論壇找解方
何日生提出「圓形組織」概念,探討實踐善治理的可能性。(慈濟提供)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全球各地青年貧窮、所得分配貧富兩極化問題日益嚴峻,第8屆慈濟論壇11月11、12日於新北市新店靜思堂舉行「邁向平等新世代」專題演講與討論,探究當前台灣與世界的不平等處境,期盼能從「寡占」進步至「平等」,線上、線下共逾萬人參與。
為期兩天的活動,由50名國內外學者、專家進行5場演說、6場專題研討會、4場慈濟主題論壇、5場青年論壇,總計發表35篇論文,從勞動、所得分配、青年貧窮、糧食、永續農業、綠色能源與公正轉型、現行組織治理等議題切入,分析闡述並尋找解方。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說,聯合國第10項永續指標「降低不平等」是本屆論題主軸,假設10個人住在100坪的房子,1人佔用76坪,其他9人只能使用24坪,「這樣的不平等,如同當前社會財富不均的狀態!」證嚴上人表示,眾生平等、萬物有靈,應當透徹了解人人平等且善待一切眾生。
柏克萊大學企業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達爾文(Solomon Darwin)表示,要消弭不平等,除了要創造知識分享與流通的環境,還須倒轉財富金字塔,與底層多數人分享財富及資源,並以自身經驗為例,提到他在印度替窮人打造智慧村,引進科技公司資源至村落,提供村民技術、發想機會且創造產品,成功改善原本貧困生活,亦期盼建立人人能夠成長與有所貢獻的「立方體社會」。
哈佛大學FAS CAMLab特聘學者何日生則以慈濟志工運作為雛形,提出理想化的「圓形組織」概念,體現以愛為信念核心、人人共責、人人都可以是中心點的圓形組織運作模式,並探討如何擴大應用到政治和社會組織運作,治理上從「善」出發,有可能實踐平等、和平發展。
達爾文分享他在印度打造智慧村的經驗。(慈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