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神秘「地下宮殿」曝光! 守護龍山里周邊不淹水
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下池宛如地下宮殿,由RC構造及雨水積磚組成,可儲水約2萬立方公尺。(記者鄭淑婷攝)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今(29)啟用,主要功能為滯洪池,上池有如一個大碗公,平時提供居民休憩綠帶空間,如遇豪大雨可儲水約5萬立方公尺,下池則是由RC構造及雨水積磚組成的「地下宮殿」,可儲水約2萬立方公尺,讓整體滯洪量提升到7萬立方公尺,換算約37座標準游泳池。
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位於桃園區中山路、中山路1562巷口,由國軍官兵退輔會權管的魚管處埤塘改造而成,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桃園市長張善政等人出席啟用典禮,並參觀「地下宮殿」,這也是桃園市首個採用此設計的滯洪池。
鄭文燦表示,「這是水利工程的代表作」,過去埔心溪跟桃園大圳經常淹水,在前瞻計畫裡,桃園匡列的各個河流共40多億元,龍山埤塘生態公園被列為重點,可讓周邊包括龍山里、部立桃園醫院、桃園大圳沿線不淹水,當時採取「地下宮殿」設計,要感謝水務局團隊提出模仿東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地下神殿設計,把上、下兩層的水撲滿設計出來,未來也將是環境教育的一大亮點。
張善政表示,龍山里附近因新建築增加、綠地減少,暴雨時排水處理能力不足,過去經常發生淹水,而人口增加對公園需求明顯,因此打造成地上兼具滯洪及休憩、地下增加滯洪空間的生態公園,是國內非常特殊且別緻的設計,希望未來當地不再有淹水,同時能有舒適的休憩空間。
水務局長劉振宇說明,魚管處分線早期為農田灌溉水路使用,因灌溉需求減少轉型為排水用途,加上上游中壢都市計畫區排水匯入,每逢豪大雨易造成魚管處分線、龍山里雙龍社區周邊嚴重淹水,經評估魚管處分線防洪能力不足10年保護標準,且水道兩側受限私有土地難拓寬,因此規劃魚管處埤塘轉型,並納入里民建議加入休憩功能,一併解決周邊無大型公園綠地問題。
劉振宇表示,計畫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用地費、滯洪池工程費4.77億元,地方自籌2.04億元,另負擔6500萬元建築景觀工程等費用,滯洪池分上、下兩池,可提供約7萬立方公尺的滯洪量,改善淹水面積70公頃、保護人口1萬5000人,上池為1.2公頃乾式大草原,平時可做為音樂劇場及大型活動、居民休憩娛樂空間,周圍設計有溜滑梯等設施,下池「地下宮殿」可儲存雨水及地下水,同時提供上池草坪植栽噴灌循環使用。
另,滯洪池旁目前正在辦理多功能複合式建築物新建工程,總坪數310坪,做為遊客中心、里民活動中心使用,預計明年完工。
水務局表示,「地下宮殿」平時並不開放,可提供學校進行埤塘教育預約參觀,完工後曾安排周邊學校學生入內參觀,體驗埤塘生態及水利工程的奧秘。
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下池宛如地下宮殿,由RC構造及雨水積磚組成,可儲水約2萬立方公尺。(記者鄭淑婷攝)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桃園市長張善政等人出席啟用典禮,並參觀「地下宮殿」,這也是桃園市首個採用此設計的滯洪池。(記者鄭淑婷攝)
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啟用,主要功能為滯洪池,上池有如一個大碗公,平時提供居民休憩綠帶空間,下池則是由RC構造及雨水積磚組成的「地下宮殿」。(記者鄭淑婷攝)
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上池有如一個大碗公,平時提供居民休憩綠帶空間,周邊設置溜滑梯等設施。(記者鄭淑婷攝)
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上池有如一個大碗公,平時提供居民休憩綠帶空間,周邊設置溜滑梯等設施。(記者鄭淑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