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增14種保育類 飼主112年底前須登記備查
![溪流細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周銘泰拍攝) 溪流細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周銘泰拍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10/25/4469293_1_1.jpg)
溪流細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周銘泰拍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業部已於24日公告新增溪流細鯽等共計14種淡水魚增列保育類野生動物,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我國保育類淡水魚數量已增至31種,民眾若於10月24日前有飼養增列的保育類淡水魚,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前向飼養所在的地方政府登記備查,也不可再私自繁殖買賣,也不能公開展示。
農業部於10月24日公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5點,將鯉科之溪流細鯽(Aphyocypris amnis)、陳氏鰍鮀(Gobiobotia cheni)、中間鰍鮀(Gobiobotia intermedia),及鰕虎科之砂棲瓢眼鰕虎(Sicyopus auxilimentus)、尾鱗銳齒鰕虎(Smilosicyopus leprurus)、明仁枝牙鰕虎(Stiphodon imperiorientis)及韌鰕虎屬(Lentipes) 8種等,共計14種淡水魚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林業署表示,溪流細鯽為台灣特有種,目前侷限分布南投某溪流部分河段,成魚僅100至200尾,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同為台灣特有並分布中部烏溪、濁水溪之陳氏鰍鮀列為「珍貴稀有」,列為「其他應予保育」者則包括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台灣原生之韌鰕虎屬魚種6種,及2種韌鰕虎國際物種。
林業署進一步指出,這次列入保育的8種韌鰕虎屬魚種,包括台灣有分布之棘鱗韌鰕虎(Lentipes armatus)、布納加亞韌鰕虎(Lentipes bunagaya)、新喀里多尼亞韌鰕虎(Lentipes kaaea)、奇吉木納韌鰕虎(Lentipes kijimuna)、棉蘭老韌鰕虎(Lentipes mindanaoensis)、巴拉望紅韌鰕虎(Lentipes palawanirufus)等6種原生種。
另有2種國際物種則是IUCN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列為「極危(EN)」等級之沃森氏韌鰕虎(Lentipes watsoni)、「易危(VU)」等級之異齒龍韌鰕虎(Lentipes dimetrodon),均經IUCN評估遭受捕撈供應水族貿易市場威脅,且異齒龍韌鰕虎近年已被輸入國內販售,因此也列入保育類名錄以管制。
林業署表示,透過逐年檢討機制,受威脅的野生動物會評估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若民眾已飼養、持有本次新增的14種保育類淡水魚,應自公告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期限內,向飼養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登記備查,才能繼續合法飼養,但不能於公共場所陳列展示,也不能私自繁殖買賣,若經查獲未登記之持有者,將依「野保法」第31條規定,裁罰最高5萬元並沒入未登記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