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日本排放核廢水前建立背景值 食藥署:加強抽驗日水產品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中)。(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日本政府今天宣布將在本月24日起開始排放核廢水到太平洋,引發各國關注。針對未來漁獲、漁產品是否會被污染,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去年就開始建立「氚」的檢測方法和標準,以及提前建立背景值,之前檢驗25批水產品都沒驗出氚,等於確認了「現在沒有,未來若檢驗出來就有異常」。
我國現在針對日本進口食品仍然會檢測放射性核種銫和碘,但「氚」並非常態性監測。為了因應日本將排放核廢水恐污染海洋水產品,食藥署和原能會合作開發氚的檢驗方式和標準,以及要在排放前建立好正常環境的背景值,為了日後持續監測用,如此才能對比排放前、排放後的差異。
為了建立背景值,食藥署抽驗25批日本的水產品,檢驗「水產品中游離的氚」以及「與生物肉部位結合的生物氚」,氚殘留都小於檢驗方法偵測極限,「也就是未檢出氚的意思」。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這些檢測並目的在於建立標準,至於未來是否會將日本水產品檢測「氚」納入如銫、碘等放射性核種的常規食品檢測?林金富表示,署內會討論並預計在明天(23日)的食藥署例行記者會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