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昌宮創意改造 浪漫台3線藝術季「竹東亮點」6/24踩街揭幕
竹東惠昌宮廟前原老舊的停等空間,透過藝術導入,以客家話屋簷水為核心,改造外牆立面雨庇及收水裝置,兼具景觀實用性。(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新竹縣竹東鎮惠昌宮,配合客委會浪漫台3線藝術季,創意改造廟宇門面和供桌,以裝置介紹延續不間斷的㧡飯(奉飯)文化和宮廟特色,讓在地學生認識家鄉信仰,更成為遊客吸睛的參觀景點,竹東亮點開幕活動週六(24日)以踩街展演和團拜儀式揭幕,邀請鄉親共同參與這場現代版的客家傳統嘉年華。
客委會說,浪漫台3線藝術季以花啦嗶啵為策展主題,橫跨5縣市、150公里、65天展期。計畫共分藝術策展、設計導入及飲食實驗,新竹縣是第一展區,其中,竹東亮點作品位在惠昌宮、長春醫院、曉江亭、信義立體停車場、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產業推廣中心等5處。開幕式24日上午9點45分在大同國小集合啟動踩街儀式,經長春醫院到惠昌宮,10點40分團拜儀式開幕。
主祀三山國王的惠昌宮,為竹東鎮最大的信仰中心之一,這次配合客委會浪漫台3線藝術季,突破傳統思維,做了4大項創意改造。
導覽志工說,廟前原老舊的停等空間,透過藝術導入,以客家話屋簷水為核心,改造外牆立面雨庇及收水裝置,兼具景觀實用性。
有別於一般宮廟,惠昌宮的㧡飯文化,迄今除了初一、十五及重要節日,每天下午2點都有鄰里居民輪值排班㧡飯;㧡飯是融入長輩生活的信仰習慣,每到輪值便準備豐盛的熟食菜飯,讓義民爺享用,也是獨特又溫馨的敦親睦鄰方式。
最大幅度的變革則是,原本白鐵製長形供桌,經設計團隊與廟方充分討論,改為兼具巧思實用的大紅色圓形供桌,讓空間變得更開濶更舒適,信眾也可以更靠近神明。
如何閱讀一座經典的客家廟?志工分享,這次特別以解說牌介紹惠昌宮內13個特色,其中一個是隨著八仙過海的美人魚,就位在主殿上方的橫梁上。
另外,設計團隊也和國立新竹女中美術班進行「神明做麼个工作坊」,學生和當地居民從認識惠昌宮的神明開始,進而發揮想像力以繪畫或捏塑呈現;其中,5歲黃梓瑞畫的關聖帝君維妙維肖,令人驚豔!
經設計團隊與惠昌宮廟方充分討論,原本白鐵製長形供桌,改為兼具巧思實用的大紅色圓形供桌,讓空間變得更開濶更舒適,信眾也可以更靠近神明。(記者廖雪茹攝)
惠昌宮內以裝置展示介紹㧡飯文化,迄今除了初一、十五及重要節日外,每天下午2點都有鄰里居民輪值排班㧡飯。(記者廖雪茹攝)
惠昌宮的㧡飯是融入長輩生活的信仰習慣,每到輪值便準備豐盛的熟食菜飯,讓義民爺享用,也是獨特又溫馨的敦親睦鄰方式。(記者廖雪茹攝)
惠昌宮以解說牌介紹惠昌宮內13個特色,其中一個是隨著八仙過海的美人魚,就位在主殿上方的橫梁上。(記者廖雪茹攝)
學生和當地居民從認識惠昌宮的神明開始,進而發揮想像力以繪畫或捏塑呈現,5歲黃梓瑞畫的關聖帝君維妙維肖,令人驚豔!(記者廖雪茹攝)
惠昌宮的設計團隊和新竹女中美術班進行神明做麼个工作坊,學生和當地居民從認識惠昌宮的神明開始,進而發揮想像力以繪畫或捏塑呈現。(記者廖雪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