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告別!全國首艘實體仿古船「臺灣船成功號」功成身退解體
全國首艘實體仿古船 「臺灣船成功號」功成身退。(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全國首艘1比1實體比例仿造古船的「臺灣船成功號」,建造加優化先後投入近億元,可是歷經風浪且日久構件毀損,南市文化局決定將它「解體」功成身退,保留堪用物件,停泊所在的「1661臺灣船園區」則將轉型重生,成了迎接「臺南400」重大轉變。
臺灣船建造緣起係為重現傳統造船工法,以古法全木造復刻17至18世紀東亞海域閩式商船,作為臺灣貿易交流史的象徵。自2008年開始建造,2010年建造完成,迄今已達13年。2011年曾風光數次出航,可惜同年12月於高雄外海航行中發生斷桅事故,2012年上架檢修,2019年船舶修復及園區整備完成,開幕後吸引近22萬名民眾參觀。
然而,木造船舶露天展示,日曬雨淋,熱脹冷縮,不利長期保存,民代也質疑關切臺灣船的存廢問題,甚至揶揄說「不如選過良辰吉日火化給鄭成功算了」。不過,南市文化局亦於船體裝設通風設施,進行日常養護與局部支撐。
文化局表示,今年檢視臺灣船木材多處腐朽且存在側向開裂情形,基於安全考量決定於3月閉園,並請教結構及造船領域專家,認為臺灣船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建議就已達使用年限的臺灣船作財產報廢,著手進行船舶解體調查,卸除損壞構件,保留堪用物件,提供日後研究之用。
文化局表示,連日因鋒面來襲,臺灣船不堪大雨摧殘,船艏及右舷舷牆出現裂損,第一時間加以清理覆蓋,以維安全,但是觀察船舶仍有傾斜及持續擴大損壞的趨勢,為避免發生意外,委請廠商開始解體,將以最短時間完成清理。
文化局說,在臺灣船功成身退後,將在臺灣船園區研擬計畫重新建構傳統船舶意象,以傳統造船技術研究為重,規劃模型船工坊或海洋主題活動,透過更新及多元的手法,讓臺灣船園區於「臺南400」之際重獲新生。
全國首艘實體仿古船 「臺灣船成功號」構件毀損進行解體。(記者洪瑞琴攝)
台灣船成功號13年前風光出航,終成歷史一頁。(記者洪瑞琴攝)
台灣船成功號解體後的現場,木材、廢鐵等著分類回收或銷毀。(記者洪瑞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