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健保署邀醫藥界討論指示藥 初步共識15項擬取消健保給付
衛福部健保署昨邀集醫藥界討論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事宜。(資料照,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爭議多時,衛福部健保署昨邀集醫藥界進行討論,據了解,會中初步共識15項指示藥品擬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不過,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明,將再發函請醫界等相關單位進一步盤點,尚未定案,仍待後續討論結果而定。
「指示藥品」指不必醫師處方,民眾可直接在藥局購買的成藥,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條規定,不列入健保給付,但早期考量患者用藥習慣維持給付。不過,今年藥品短缺現象惡化,質疑指示藥品因健保給付價格過低而影響供貨的聲浪不斷,疾呼健保不要再支付、回歸市場機制。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日前曾投書本報提到,不應「一步」而應「逐步」退出,暫時保留給付的品項,政府輔導廠商額外申請處方藥的藥證,最終目標仍應按照國際趨勢不給付,健保若能省下這筆錢,對於新藥的引進或執行其餘計畫是莫大助力。
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王宏育也曾投書本報指出,不宜驟然廢止,否則民眾到診所看感冒,藥單上的指示用藥要另到藥局購買,病人是否真的願意再花錢另買,以及城鄉差距的藥局有那麼好找?恐怕到時民怨大起,亂成一團,直言是「懲罰病人」。
根據健保署統計,支付指示藥品已從2018年906項降至去年841項,金額則從15.79億元成長至16.74億元。去年申報用量前10名藥品占90.8%,光是腸胃用藥就有4種,涵蓋制酸劑、緩瀉、消脹氣、緩解胃食道逆流、幫助消化等,使用高達5.78億顆、占39.1%,花費3.26億元,但以申報金額來看,則是便秘藥年用3.37億顆、占22.8%,花費3.27億元最多,其餘常用品項尚有退燒、止痛、袪痰、緩解過敏性鼻炎及皮膚搔癢、鎮咳等藥物。
健保署昨邀集醫藥界開會討論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事宜,據悉會中藥界代表期盼回歸法令規定,全數刪除健保給付指示藥品,但醫界代表主張保留診療必要藥品,正值缺藥期間或是屬於兒科用藥要更謹慎須全數保留。專家則有人建議保留醫師處方完整性的用藥,也有人主張刪除已有同成分處方藥的指示藥品。
知情人士透露,昨天會中初步共識15項指示藥品擬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健保署也預計再發函給醫界等相關單位,針對部分每年用量藥錠低於5000顆、藥膏少於1000條及眼藥水不到1000瓶者,提供是否保留健保給付的意見。
健保署規劃指示藥品退出健保先盤點臨床必要用藥、釐清處方藥也是指示藥的「雙證」用藥,並修法讓必要清單合法納入健保給付。蔡淑鈴證實昨有開會,但未透露細節,強調是初步交換意見,有一些品項請與會人士帶回去研究,也將再發函請醫學會等相關單位進一步盤點,不給付藥品尚未定案,仍待後續討論結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