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放生?毒蛇出沒引熱議 專家揭「放生蛇」3大特徵釋疑
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指出,台灣本為地狹人稠的亞熱帶島嶼,且都市多沿著河流發展,台灣人經常看到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毒蛇最近又成為關注焦點,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22日指出,近期又開始有民眾沒有根據的「強烈懷疑」台灣的毒蛇是放生的,但台灣本為地狹人稠的亞熱帶島嶼,且都市多沿著河流發展,台灣人經常看到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協會也指出放生蛇有3大特徵。
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22日在臉書發文說,台灣本來就經常有蛇,無論是靠河或靠小山的綠地、甚至市區的公園,但蛇類生性害羞且隱蔽性高,因此頗具神祕色彩,也容易被大眾所誤解。至於蛇被說「突然最近很多」,則可以從蛇類生態習性的角度解釋,大致上可分為3種。
協會指出,一是蛇類有活動季節的差異,雖然台灣的蛇不冬眠,但冬季活動力會明顯低於其他三季,春季過冬後補充能量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其次是近年野地河川開發嚴重,蛇類因開發被迫離開原棲地導致容易被看見。第三則是族群波動來到高峰,即俗稱的大發生,每個物種因為物候關係都有可能產生大量發生的狀況。
放生蛇則有很多特徵,最常見有3點,包括吻端磨傷、身體經常也有磨傷或夾傷;鱗片表皮乾燥脫水、眼眶凹陷;經常同一時間大群在路邊曬太陽且活動力不佳。協會表示,因長期集貨而受虐的蛇基本上都有這些特點。
協會並提到,既然台灣本來就經常有蛇,但要怎麼防止民眾在公園等地活動被咬呢?可以要求地方政府改善近山近河公園的照明、修剪路邊雜草的高度、民眾活動時自己帶好手電筒,並走在安全清楚的路面上,看清楚再走。
協會也指出,台灣的血清製作技術良好,且醫院大多備有血清,不用過度驚慌,有基礎蛇咬救護知識並保持鎮定到院都不太會有事,更不會像某些民眾說的「咬到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