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熵合金」材料引領全球 國科會補助跨校團隊成果發表
成功大學、聯合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多校學者共組團隊,投入研發「高熵合金」,並已成功開發出運用在高頻通訊的相關天線設備上,未來盼引領全球材料革新,創造更多商機。(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國科會補助跨校團隊投入「高熵合金」材料,今(30日)發表成果,該團隊開發出比現行商用材料性能更佳的導電材料,可取代陶瓷、貴金屬等,並成本降低至少8成,已研製出高頻通訊元件,如5G天線、車用天線、微型WiFi遙控天線等,未來可望爭取數億至百億美元等潛力市場商機。
該團隊由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施權峰、成大材料系教授劉浩志與副教授許文東、聯合大學電機系教授許正興、台灣師範大學光電所副教授楊承山、明新科大助理教授吳炫達、博士洪忠閎、博士生葉政賢等人共組,投入高熵合金領域。
國科會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處處長李志鵬表示,高熵合金技術由台灣創造,是清華大學講座教授葉均蔚在2004年發表,有別傳統合金,採多種金屬混合;而現代人生活脫離不了電子產品,大量電子元件等需陶瓷、貴金屬等材料,上述團隊已成功造出成本更低、特性更好的高熵合金,可大幅降低成本,符合商用標準能量產。相關計畫已邁入第2年。
施權峰說,團隊研發高熵合金關鍵技術,如粉末與漿料製程中達微奈米級,均勻可量產,並該原料成本比商用常見的銀材料還降低80%以上,也透過智能運算導電、反射、吸收等性能,並有高導電、熱膨脹係數穩定性與匹配性優異,並可耐受極端環境。
施權峰表示,團隊全球首創將高熵合金應用在高頻通訊元件上,可取代陶瓷、貴金屬材料,比商用銀的特性更佳、操作頻率穩定、傳輸損耗低等,已開發出5G NR天線供手機使用,與車用天線,還有微型化WiFi遙控天線等,目前取得國內專利,估算汽車、電信、消費性電子乃至太陽能導電漿應用等,會有數億到上百億美元產值商機,目前成大也成立「高熵科技應用中心」積極開發產業應用。
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施權峰表示,團隊研究高熵合金,並擁許多關鍵技術,除了有粉體漿料製程,也投入薄膜製程等,成品並有低成本、高導電、低熱膨脹係數、可耐受極端環境等優點。(記者吳柏軒攝)
國科會補助跨校團隊,投入研發創新金屬材料「高熵合金」,已成功創出相關導電漿料,並可取代貴金屬材料,減少8成以上的材料成本。(記者吳柏軒攝)
國科會補助跨校團隊研發高熵合金,如今已打造出使用相關高頻通訊元件,如5G天線、車用天線、微型化WiFi遙控天線等。(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