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環團籲2030年減碳目標應加嚴至40% 確保2050年達到淨零

環團召開聯合記者會呼籲環保署,2030年減碳目標應加嚴至40%、儘速完成氣候法修法。(記者陳嘉怡攝)

環團召開聯合記者會呼籲環保署,2030年減碳目標應加嚴至40%、儘速完成氣候法修法。(記者陳嘉怡攝)

2022/11/08 14:51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目前正在埃及舉行,討論氣候變遷、減碳等重要環境議題。環團今(8)日召開聯合記者會表示,COP27已經開始,國際都在談減碳,台灣卻沒有具體行動,呼籲環保署不能迴避2030的減碳目標,並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應加嚴至40%、儘速完成氣候法修法,要求政府拿出有野心的氣候治理表現,才能跟上國際的減碳腳步。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表示,之前「溫室氣體管理法」所定減碳目標2020年減量2%、2030年減量20%、2050年減量50%,不過2020年的實際減碳成效僅1.88%,距離目標還差一點。而今年政府喊出2050年淨零轉型後,減碳量要歸零,2030年的減碳目標絕對不可能只維持在20%。他強調,各國喊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長程目標後,都會回頭加嚴2030年的短程減碳目標,唯獨只有台灣政府一直沒有調整2030年的減碳目標,「看在國際社會就是根本沒有要減,根本沒有要進步」。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 2030年減碳幅度應加倍到40%,才能確保台灣2050年能確實達到淨零。他進一步分析,若台灣2030年仍維持減量20%,將減碳責任都推到2030年之後,等於2030年後每年減量幅度要達到1073萬噸以上,未來政府每年減碳責任會比起現在多出三分之一以上,才會有可能達到2050淨零目標。他也指出,目前政府提出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提升再生能源佔比、降低燃煤使用、推動電動運具等既有政策,其實已經可以讓減碳目標達到30%以上,呼籲政府應該肩負起氣候責任,加速訂定減碳目標。

針對目前正在立院審議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秦書淮說,如果今年氣候法沒有修過,碳費徵收期程就會大幅延宕,若按照每噸300元計算,一年將減少6百億噸的碳費收入,等於全民補貼高碳排產業。秦書淮也擔心,目前行政院版本的氣候法草案強調碳費收入優先用於補助及獎勵企業減碳,恐形成「左手繳碳費、右手領補助」的現象,不符合碳定價機制的污染者付費、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精神,認為碳費用途應該著重於公正轉型,優先協助受氣候災難影響的群體,並且明訂碳費轉成碳稅的時程,保障氣候治理擁有長期資源挹注。

「COP27已經開始,環保署不能迴避2030的減碳目標。」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佔全國總排放量七成的六都,均設定2030年較2050年減量30%以上的目標,連地方政府都可以提出具有野心的減量目標,中央不應該迴避這件事情。他重申,政府應該儘速加嚴2030年減碳目標至40%;儘速通過氣候法修法,並在氣候法中納入民間團體針對訂定碳費、碳稅的訴求,才能達成台灣淨零排放的目標,跟上國際的減碳腳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