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挑戰太空任務 成大團隊七度奪金
今年10月26日至28日成大iGEM團隊遠赴法國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第7度奪金。(成大提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太空旅行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要如何避開太空輻射,成功大學「MerSe」團隊10月底遠赴法國巴黎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級合成生物學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奪下金牌,也是成功大學第七度奪得金牌!
太空輻射對生物影響一直是很大的挑戰,今年成功大學iGEM團隊由化工系教授吳意珣、生技系教授王涵青、物理系副教授楊毅、成大分醫所助理教授橋本昌征,及未來智慧工場執行長蔡妤珮帶領下,組織醫學、機械、化工、醫技、能源工程國際學位學程、資源工程、生技系、生科系等19位學生,發想出讓大腸桿菌能夠自行產生含硒黑色素,比一般黑色素更抗輻射,同時能產生一種有助睡眠的γ-胺基丁酸 (GABA),希望在太空旅行時發揮功能。
副隊長陳子涵指出,研究過程中第一步必須先製造出第21種氨基酸Selenocysteine與黑色素,再合成含有硒的黑色素,結果證明其抗輻射性比一般黑色素提升了3.6倍。為了貼近太空環境,還找中研院林志勳博士協助,設計出硬體設備「MerStage」裝入UV-C紫外光照射平台,以懸滴微流體技術模擬在微重力環境下細菌的成長情況,達成簡易又便宜的模擬太空實驗操作,也導入人工智慧,將深度學習應用於分析菌落顏色與大小,解決繁重的人工挑選步驟,有效降低太空產業的人力成本。
成大表示,太空產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預估2050年將達5390億美金,MerSe計畫的價值在於「未來要製造什麼?」在資源匱乏的外太空,有了MerSe將可能出現硒的各種合成應用,從藥物、營養品、食物甚至到燃料,有望成為太空生物製造有利的發展工具。
這項國際競賽於今年10月26日至28日舉辦,成大團隊取名「MerSe」是指黑色素 (Melanin)與硒 (Se)的結合,因今年赴法國參賽,呼應法文「謝謝」的諧音Merci,更讓人朗朗上口。
團隊將培養液注入微流體晶片。(圖由成大提供)
成大團隊導入人工智慧,將深度學習應用於分析菌落顏色與大小。(圖由成大提供)
成大團隊發想出讓大腸桿菌能夠自行產生含硒黑色素,比一般黑色素更抗輻射。(圖由成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