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排碳大戶綠電卻用不到1% 民團:企業減碳「別口惠而實不至」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召開「2022排碳大戶綠電使用量比一比」記者會,要求企業應積極使用綠電,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右起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與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記者楊丞彧攝)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召開「2022排碳大戶綠電使用量比一比」記者會,要求企業應積極使用綠電,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右起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與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記者楊丞彧攝)

    2022/08/19 23:49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今(1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全國前20大排碳大戶使用綠電狀況仍不理想,幾乎都不到1%。民團要求這些企業應積極使用綠電,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別口惠而實不至」。立委洪申翰也敦促行政院,包括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能管法等「能源三法」修法草案,儘速送立院審查。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指出,2021年初,經濟部公布用電大戶條款,要求開始使用綠電,當時聯盟即指出規範力度不足;現在政府既然已訂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更應加強管制用電大戶,讓他們負擔更多責任。今年底該條款滾動檢討修正之際,要求政府把握機會調整。

    高茹萍指出,在20大排碳大戶中,雖然在資訊揭露較前一年度有進步,許多企業也勇於訂出目標,但綠電使用狀況依舊不理想。除了台積電較高之外,其餘綠電使用比例都未達1%,更有近半掛0。她希望大戶在使用綠電腳步加快,不要口惠而實不至。

    高茹萍代表聯盟提出4大訴求,首先,目前用電大戶條款是規範契約容量5000kW以上用戶,必須在5年內設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聯盟訴求契約容量在800kW至4999kW的用戶,也應被納入規範對象。其次,大戶需因應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設置更長遠的短中長期目標。此外,政府機關、教育業、火力發電廠,不應被排除在義務人之外。最後,政府應公布用電大名單,接受全民檢視。她也呼籲大戶應善盡減碳責任,跟上國際腳步。

    被問到許多企業反應不是他們不用綠電,而是買不到綠電,該如何解決?高茹萍說明,目前綠電約96%賣給台電,能釋出的本來就很少,而剩下的大多賣給台積電。政府應活絡綠電交易市場,讓綠電業者願意釋出到交易市場,這方面標檢局在綠電認定上可考慮做適度放寬。此外,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也可考慮自行在屋頂、停車場等設置綠電,自給自用可減少許多困難。聯盟也提到,台灣電價偏低,企業對綠電的「期待價格」也偏低,也會造成買不到想要的綠電的情況。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排碳大戶是否善盡應盡責任,攸關台灣是否能做到2030年、2050年減碳目標。產業確實開始動了,但速度仍不夠快,許多產業抱持著「等別人先做我再跟」的心態。若抱持這樣保守的想法,恐難讓淨零轉型的要求轉變成台灣未來發展的一次機會,特別是台灣產業結構高度仰賴外貿與外銷,不可能不受國際減碳要求管制。現在不僅歐盟,美國、日本等國相關的碳管制關稅都在國會準備審查。

    洪申翰也直指行政部門有一定責任,新的綠電生態系雖然現正建構中,但還不夠成熟。在我國訂出2050淨零轉型目標後,包括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能管法等所謂「能源三法」,也有必要進行系統性修法,以吻合達成淨零碳排路徑所需的政策工具、市場情境與監管治理的創新。若立院未能啟動相關修法,恐不容易達成2050淨零碳排。作為執政黨成為,他呼籲行政部門應趕緊將這幾個法案送立院審議。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直言,台灣用電大戶的綠能使用率仍太低,包含中鋼、中油這些國營事業,應帶頭呼應政府政策,但許多企業甚至根本沒用綠電。在中美對抗的全球政治經濟變化下,台商回流加上半導體業的成長,也對台灣能源轉型帶來更大挑戰。用電增加、綠電卻沒跟上腳步,是現階段能源轉型遇到的瓶頸,政府必須拿出對策,不能2025年目標跳票就算了。

    邱顯智話鋒一轉也提到,針對中國四川限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竟說「這狀況就會過去,大家也都很配合」;另一方面,林伯豐在台灣卻不斷抵制漲電價、製造缺電恐慌。邱顯智不禁問,若台灣限電六天,林伯豐會如何羞辱台灣官員?這些人面對限電,檢驗不同政府的標準在哪?他認為,協助台灣社會的能源轉型,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柯乾庸表示,從各家企業2021年永續報告書所揭露的碳排放量可以看到,長春集團、南亞、台泥、中鋼、中龍鋼鐵、東和鋼鐵、正隆等公司,2021年的碳排放皆回歸2019年的排放量,甚至來到新高點。這顯示了半數的排碳大戶近兩年在減碳上,仍未做出實質的行動。碳排第四名的中龍鋼鐵,至今也仍未提出淨零承諾。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葉國樑也提醒排碳大戶,應更積極盡企業社會責任,提升綠電投資,不要只是買綠電而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