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相?日月潭又見台灣鯛群體「浮頭」 專家說真相
日月潭水域最近不時可見台灣鯛一隻接一隻在潭面「浮頭」,好像發生求救訊號般的異象,原因為何?令人關心。(記者謝介裕攝)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南投縣最近午後常下起雷陣雨或強降雨,致日月潭水庫水位始終維持在748公尺的滿水位上下,但最近台灣鯛卻出現與去年缺水時期一樣,集體往潭面竄動「浮頭」的異常行為,令當地漁民疑惑、不解。
據日月潭養殖專家賴福進長期觀察、研究,目前已排除與地牛翻身有關外,也研判,可能是因天氣過於爆熱,在大氣壓力下,潭面下水域環境也變得悶熱,台灣鯛魚群之間才會散發出「缺氧」的危險訊號,進而一隻接一隻往潭面「浮頭」,應可看作是其求生的一種本能發揮或習性。
去年遭受嚴重乾旱,南投、埔里、竹山等地區溪流,均曾發生魚蝦大量暴斃意外,南投縣環保局就魚體及水質採樣檢測,結果並未檢出含有化學或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且正常情況下,魚蝦須在水溶氧量5以上才能存活,上述發生魚蝦暴斃的水域均在4以下的橘紅色危險值,遂判定死因並非環境污染,而是「缺氧」才是關鍵所在。而日月潭水庫在去年4月間,水位也曾降至736公尺,距滿水位748.48公尺,相差12餘公尺,當時台灣鯛也曾多次出現成群結隊「衝」潭面的異象,最後也被認定與低水位造成水溶氧量不足有關。
不過,目前的日月潭水庫都維持在滿水位的水平,為何台灣鯛仍出現「浮頭」怪象?加上從7月14日以來,台灣東部海域陸陸續續發生多起有感地震,民眾才會將原因與地震產生聯想,但也立即被專家否定。
日月潭養殖專家賴福進說,魚類會離開原來棲息的水層浮到表面,不外乎是棲息的水層環境或身體健康產生了變化,且只有台灣鯛「浮頭」,其他魚種沒有,若是與地震有關,絕不可能只有單一魚種有感應。
其次,台灣鯛適應的水溫約在攝氏24到32度之間,但入夏以來,隨著溫度愈高,台灣鯛「浮頭」情形也愈頻繁,尤其最近幾日天氣爆熱,體感溫度一度達攝氏39度,也不時可見潭面出現艷陽高照的太陽像「荷包蛋」倒映的奇景,致棲息環境也變悶熱,連帶還有缺氧之虞,均可能是其集體游到潭面呼吸清新空氣,形成「浮頭」異象的主因,所以外界無須過度擔憂。
日月潭水域最近不時可見台灣鯛一隻接一隻在潭面「浮頭」,好像發生求救訊號般的異象,原因為何?令人關心。(記者謝介裕攝)
炎炎夏日,日月潭水域驚見台灣鯛成群在潭面「浮頭」的異常現象,引發外界關注。(記者謝介裕翻攝)
炎炎夏日,日月潭水域驚見台灣鯛成群在潭面「浮頭」的異常現象,引發外界關注。(記者謝介裕翻攝)(記者謝介裕攝)
艷陽高照,日月潭水域倒映出太陽像「荷包蛋」景觀,酷熱程度可見一斑。(記者謝介裕攝)
艷陽高照,日月潭伊達邵纜車站水域乍現太陽折射情景,更讓人覺得好熱、好剌眼。(記者謝介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