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福島核災廢水排放衝擊 原能會規劃再次赴日交流
針對日本擬排放含氚廢水,原能會今(20日)跨部會討論,掌握其排放並規劃赴日交流,執行海域輻射監測分析,目前尚未異常、公海捕撈的秋刀魚至今檢測2893件,輻射也符合安全規定。(圖擷取自原能會網站)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後,目前規劃排放含氚廢水,引發世界各國關注環境衝擊;我國原能會今(20日)跨部會討論,掌握其排放並規劃赴日交流,執行海域輻射監測分析,目前尚未異常、公海捕撈的秋刀魚至今檢測2893件,輻射也符合安全規定。
原能會表示,今透過視訊邀集外交部、衛福部、科技部、交通部、海委會、農委會等部會,召開第11次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含氚廢水排放跨部會因應會議。
原能會指出,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已針對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作業計畫進行審查,東京電力公司4月下旬提出計畫補正申請,NRA在5月18日審查書草案原則同意,並公開募集公眾意見1個月,預計納入公眾意見後正式核准排放計畫;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在2、3月赴日審查,預定明年春季的預訂排放日前提出完整報告。台灣對此事也密切關注。
原能會說,將偕同外交單位,密切蒐集排放作業動態資訊,並規劃再次赴日交流,也會掌握IAEA報告與動態,核研所在6月30日完成海洋資訊公開視覺化平台正式上線,提供民眾更直觀資訊。
另,111年海域輻射監測計畫截至第2季完成361件樣品分析,執行率53%符合進度,分析結果均無輻射異常現象;輻射偵測中心則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北太平洋秋刀魚漁場環境輻射監測結果與未來作法。
此外,核研所6月完成生物氚檢測實驗室建置,其中包含檢測所需設備購置及標準作業程序建立,將持續針對台灣鄰近海域生態樣本及重點遠洋經濟魚種等,蒐集氚背景基線數據,好評估日本未來排放含氚處理水後,對我國海域生態影響。
農委會漁業署則針對我國洄游性魚類及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台的秋刀魚進行魚體檢測,自100年3月11日福島核災發生後,截至目前為止共檢測2893件銫-134及銫-137,結果均小於最低可測值,符合安全標準規定。也會研議漁民可能的損失並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