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嘉義公園尿尿小童恢復原貌 修復師精細工法曝光

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維護系修復專家泰納沃克(左)與前雲林工專校長張天津(右)觀看嘉義公園的尿尿小童。(記者林宜樟攝)

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維護系修復專家泰納沃克(左)與前雲林工專校長張天津(右)觀看嘉義公園的尿尿小童。(記者林宜樟攝)

2022/07/06 15:57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嘉義市百年歷史嘉義公園正由市府進行改善工程,受到各界矚目的尿尿小童,經修復後已恢復昔日的風采,修復團隊利用多項醫療手術器具,成功將尿尿小童身上將近2公斤的「三層肉(油漆、補土)」去除,回復到百年前銅像原有的樣貌,第一代及第二代修復團隊,今天下午到嘉義公園巡視尿尿小童,說明精細的修復工法與過程。

嘉義市府建設處長田長沛表示,嘉義公園尿尿小童是許多市民小時候的共同的回憶,根據1939年日治時代歷史老照片佐證,嘉義公園尿尿小童距今至少已83歲,高齡的尿尿小童因年代久,在不同年代被施予不同顏色油漆、補土的塗層修復,而有著古銅色、青銅色、白色到綠色不同膚色,不同年代的市民有不同的見證。

田長沛表示,嘉義公園改善工程委託專家學者進行研究調查,建議將尿尿小童修復回原來的古銅色樣貌,今年初委託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維護系修復專家泰納沃克及修復師張志鵬,進行一個多月用心、細心修復,已修復回嘉義在地人記憶中的樣貌。

張志鵬表示,由於是戶外修復,需面臨天候變化諸多挑戰,再加上塗層屬化學性頑固材質,增加不少修復困難度,修復工序較繁複,包括修復前後的照片紀錄、漆層厚度研究、移除塗層、細部殘漆處理、染色前處理、染色工序、缺損處填補處理、保護漆施作及保護蠟施作等將近10道工序,並需要動用醫療手術刀、針筒、刮刀、電動及氣動工具等多項工具,逐步將7、8層的塗層移除,其中最厚的塗層約有4、5公分,清晰可見紅、白及綠色「三層肉」,最後移除的塗層總重量達2公斤。

張志鵬笑說,尿尿小童「鏟肉」成功,並感謝第一代修復團隊前雲林工專張天津校長及廖明通老師提供寶貴的資訊。張天津表示,1986年尿尿小童因噴水系統阻塞,水壓把雕像沿焊接處撐裂開,由他帶領團隊進行修復,當時尿尿小童還是古銅色,後來有各種顏色,是之後的維修團隊施做,不是原有的色彩。

修復專家泰納沃克表示,作為修復師,不是把前人修復的痕跡抹除,也不是要把原本鑄造的痕跡抹除,只是把表面附著物移除,回復雕塑藝術家想呈現的視覺感受。

田長沛表示,嘉義公園以「百年地景嘉義遊園地」修舊如舊、擦亮歷史痕跡為主軸進行修繕,工區一的尿尿小童、太空城堡遊戲場、入口噴水池、小西湖景觀及鳥籠等修繕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將在7月15日舉行啟用典禮,孔廟後側兒童遊園地的工區也接續即將完工,展現全齡共享、無障礙的全新風貌。

嘉義市府建設處長田長沛(後左)、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維護系修復專家泰納沃克(後右)、修復師張志鵬(後中)及第一代修復團隊張天津(前左)及廖明通(前右)。(記者林宜樟攝)

嘉義市府建設處長田長沛(後左)、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維護系修復專家泰納沃克(後右)、修復師張志鵬(後中)及第一代修復團隊張天津(前左)及廖明通(前右)。(記者林宜樟攝)

嘉義公園的尿尿小童先前被漆成綠色。(記者林宜樟翻攝)

嘉義公園的尿尿小童先前被漆成綠色。(記者林宜樟翻攝)

修復師用各項器材移除尿尿小童身上的補土及油漆。(記者林宜樟翻攝)

修復師用各項器材移除尿尿小童身上的補土及油漆。(記者林宜樟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