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海廢再利用平台 桃市府成立藍海循環再生聯盟
漁網、太陽眼鏡等能夠再製成杯墊、海洋再升眼鏡等產品。(記者魏瑾筠攝)
〔記者魏瑾筠/桃園報導〕長達46公里的桃園市海岸線有著不少海洋垃圾,桃園市政府於2018年起招募海岸巡護志工並於翌年投入淨灘,也與業者合作將海洋廢棄物再利用,據大潭發電廠進水口汲入垃圾量的統計資料顯示,垃圾量已從2019年的190公噸下降至2021年的59公噸,大幅減少7成,成效良好。
桃園市府今天與多間海廢再利用技術廠商共同簽署成立「桃園藍海循環再生聯盟」,建置海廢再利用合作平台,桃園市長鄭文燦強調海洋不是垃圾場,應是生命的搖籃,對此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於2019年起率先與率先與亞東綠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試辦海廢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計畫,將海廢寶特瓶經過清洗、破碎、抽絲等工序,再製成吸濕排汗的環保衣,提供給志工當做淨灘工作服,3年來已回收再利用約20公噸。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陳增祥表示,這次與多家廠商組成的聯盟,將由海管處蒐集廢漁網、塑膠浮球、廢保麗龍、玻璃瓶罐及寶特瓶等,交由技術廠商再製成運動機能衣、環保塑木建材、電腦鍵盤、太陽眼鏡、再生背包及塑膠杯墊等各類商品,創造藍色商機,並協助取得海廢產品標章認證。
另,為守護桃園海岸線環境,桃園市目前已有16隊、581位海岸巡護志工,每週至少出勤一次,總淨灘時數超過10萬小時;海漂垃圾有賴中壢、桃園區漁會及台灣中油公司桃園煉油廠組成的3支海洋環保艦隊,99艘漁船或工作船在每次出海作業時,也會協助打撈海漂垃圾;至於海底垃圾的清除難度最高則仰賴專業的潛水人員,目前也有6隊環保潛水隊、166位潛水隊員。
廠商利用魚網、牡蠣殼等海洋廢棄物,製造相當環保的綠建材木製產品。(記者魏瑾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