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鸚鵡愛搞「小團體」 北市動物園調整混群刺激社交

    大多數鸚鵡是社會性動物,跟其他個體的互動,是牠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大多數鸚鵡是社會性動物,跟其他個體的互動,是牠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2022/05/13 10:36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養多種鸚鵡,園方指出,鸚鵡是高度社會化且高智商的動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和嗜好,也像人類喜歡湊在一起搞小團體、又有複雜的社交行為,因此照養團隊要仔細觀察個體的互動,常要滾動式調整混群模式,適時調度改變吃飯模式或變更活動場設施,在變動環境刺激維持社交平衡。

    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並與國內外動物園進行動物保育交流合作,園內照養繁殖許多中大型的鸚鵡,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鸚鵡,有的擁有鮮豔羽毛、漂亮頭冠,有的比較樸素,有些種類還會模仿人類說話,每隻鸚鵡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個體間有頗複雜的社交行為,也有自己的定位。

    園方表示,大多數鸚鵡是社會性動物,跟其他個體的互動,像是理毛、陪伴、吵架甚至是打架,都是牠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鸚鵡一旦離開野外,在圈養環境下,如果獨居或僅有少數同伴,長期缺乏社交刺激,可能會出現異常行為,譬如晃動身體、吼叫、暴躁或出現過度理毛等行為。

    園方指出,動物園裡的鸚鵡種類及數量繁多,為提供「社交多樣性」的環境,保育員刻意分開一部分同種類的鸚鵡避免牠們拉幫結派,並安排不同種甚至體型差距大的鸚鵡共用一個活動場,製造重疊的空間來促進交際,例如調整每日供給食物的品項以限縮食盆的數量,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在持續變動的環境刺激下維持社交平衡。

    因此,動物園保育員會不定期更換不同材質的行為豐富化設施供鸚鵡們舒壓和打發時間,植栽的更新也是環境變化的一環,目的就是希望鸚鵡們能住得舒適又安全,園方鼓勵遊客,在經過鳥園區「鸚鵡交誼中心」時,坐下心來仔細觀察,就能察覺鸚鵡們各自的習慣以及彼此間的社交關係。

    不同種類或體型大小不一的鸚鵡,也可以成為好朋友。(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不同種類或體型大小不一的鸚鵡,也可以成為好朋友。(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鸚鵡也像人類一樣喜歡湊在一起搞小團體。(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鸚鵡也像人類一樣喜歡湊在一起搞小團體。(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黃腹藍琉璃金剛鸚鵡擁有亮麗的羽毛。(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黃腹藍琉璃金剛鸚鵡擁有亮麗的羽毛。(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棕梠鳳頭鸚鵡擁有漂亮的頭冠。(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棕梠鳳頭鸚鵡擁有漂亮的頭冠。(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