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輻中心送「類病毒顆粒」上太空 推進未來防疫科技
國輻中心送類病毒顆粒上太空,昨已順利升空。(翻攝NASA Youtobe頻道)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面對各種未知疫情,太空或許可能成為解方!國研院國輻中心與台日團隊合作,參與太空實驗計畫,透過太空站補給船,將「類病毒顆粒」運往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1個月的結晶實驗,在無重力環境下,有望更能瞭解病毒結構,成為未來對抗疫情與研發疫苗重要參考依據。
該計畫由國輻中心與日本「Space BD株式會社」及其台灣總代理陽翼先進科技公司進行合作。而此次進行太空旅遊的類病毒顆粒,由國輻中心副主任陳俊榮與其研究團隊製作,透過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大量生產高純度病毒外殼蛋白質,成功組裝成不具傳染能力的類病毒顆粒,成功於台灣時間昨晚6時許發射升空。
陳俊榮說明,預計1個月後類病毒顆粒將變身為「類病毒晶體」運回地球,並急速冷凍至攝氏零下196度後送回台灣,再利用國輻中心「台灣光子源」的高強度X光及「蛋白質結晶學技術」,觀察類病毒顆粒在無重力下的結晶狀態,並比較在地球重力下病毒組裝與結構上的差異。
陳俊榮預期,藉此可進一步透析病毒結構資訊,深入瞭解病毒組成與構造,以及侵入感染宿主細胞的關鍵機制。另外,病毒表面上常具有密佈功能似鑰匙,可開啟病毒入侵細胞大門的「突觸次單位」,因此洞悉鑰匙的結構就可掌握病毒生命的密碼,可用來開發高效率次單位疫苗。
陳俊榮表示,若能以突觸次單位為主要「抗原決定位」,便能大幅提高抗體辨認病毒之專一性,進而開發專一性標靶有價性疫苗,提升疫苗的有效性,有利於新的抗病毒策略的研究發展,可望為精準健康與防疫科技帶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