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輻中心送類病毒顆粒上太空 可望清楚解析病毒精準抗疫

國輻中心將送類病毒顆粒上太空,尋找未來可能抗疫的方法。(圖由國輻中心提供)

國輻中心將送類病毒顆粒上太空,尋找未來可能抗疫的方法。(圖由國輻中心提供)

2021/11/18 13:25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面對各種未知疫情,太空或許可能成為解方!國輻中心與台日團隊合作,參與太空實驗計畫,透過太空站補給船,將「類病毒顆粒」運往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1個月的結晶實驗,在無重力環境下,有望更能瞭解病毒結構,成為未來對抗疫情與研發疫苗重要參考依據。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之下,全球民眾都仍面臨威脅,但事實上環境中可能還有各種未知病毒,有可能在未來造成疫情,若能更進一步瞭解病毒的特性,就能發展更有效的防疫科技。因此在科技部的長期支持下,國輻中心與日本「Space BD株式會社」及其台灣總代理「陽翼先進科技公司」合作進行這項計畫。

而此次進行太空旅遊的類病毒顆粒,由國輻中心副主任陳俊榮與其研究團隊製作,透過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大量生產高純度病毒外殼蛋白質,成功組裝成不具傳染能力的類病毒顆粒。後由Space BD以及陽翼先進科技公司將類病毒顆粒送往日本轉機後,再搭乘太空站補給船飛往國際太空站。

陳俊榮說明,1個月後類病毒顆粒將變身為「類病毒晶體」運回地球,並急速冷凍至攝氏零下196度後送回台灣,利用國輻中心的「台灣光子源」的高強度X光及「蛋白質結晶學技術」,觀察類病毒顆粒在無重力下的結晶狀態,並比較在地球重力下病毒組裝與結構上的差異。

陳俊榮預期,晶體品質在無重力下將會比在地球一般實驗室提高許多,類病毒晶體結構的品質越好,就能解出更精細的原子等級的完整病毒顆粒結構,透析病毒中的每一個原子組成。藉由高解析度的病毒結構資訊,能更深入瞭解病毒組成與構造,以及侵入感染宿主細胞的關鍵機制。

陳俊榮也解釋,病毒表面上常具有密佈明顯「突觸次單位」,如新冠肺炎病毒上的棘蛋白,突觸次單位通常扮演辨識與感染不同宿主細胞的重要角色,功能似「鑰匙」可開啟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洞悉了鑰匙的結構就可以掌握病毒生命的密碼,可用來開發高效率次單位疫苗。

陳俊榮表示,若能以突觸次單位為主要「抗原決定位」,便能大幅提高抗體辨認病毒之專一性,進而開發專一性標靶有價性疫苗,提升疫苗的有效性,有利於新的抗病毒策略的研究發展,可望為精準健康與防疫科技帶來新突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