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絕招!鹿港54年雜貨店 父子兩代傳承一繩綁瓶

黃榮心說,早年沒有塑膠袋,買乾貨可以用紙包,但醬油瓶、辣椒瓶不容易拿,所以就是拿條繩子來綁。(記者劉曉欣攝,本報合成)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一手」的絕招!彰化縣鹿港小鎮有家經營超過半世紀的雜貨店,創業的黃榮心已交由二代黃俊文接班,兩代傳承的絕招,就是都會用一條繩索來綁玻璃瓶的醬油或是辣椒醬,父子兩代都說,這招非常好用,單手提拿不成問題!
年過8旬的黃榮心說,他因為到雜貨店去當學徒,在1967年就開起自己的店面,在台灣還沒有超市的時代,雜貨店就是家家戶戶採買民生必需品的好地方,當時,光是鹿港第一市場附近就有2、30家的雜貨店,如今只剩下2、3家。
黃榮心表示,以前雜貨店的服務精神,遠勝過現在的便利超商,幾乎是全年無休,從早上6點開到晚上11點,鹿港靠海,早年有漁民要半夜出海,跑來敲門買東西,也是馬上開門來服務,看到有阿公阿嬤來採買,物品太多載不回去或是拿不動,他就幫忙把貨物「宅配到府」,遇到中元普度的大日子,整晚都不關門,全家輪流上陣來顧店。
說到雜貨店必學的「一手」絕招,黃榮心說,早年沒有塑膠袋,買乾貨可以用紙包,但醬油瓶、辣椒瓶不容易拿,所以就是拿條繩子來綁,綁瓶子可是有技巧,以1打12瓶為例,除了底部與瓶口處要整圈束起來,繩子還要繞過每1瓶子,必須有重疊才會牢靠。
黃俊文說,他在10多年前跟妻子吳綉釧一起接手雜貨店,雖然從小看爸爸用繩子綁瓶,還是要多次練習才會上手,但這傳統的綁瓶法非常實用,因為單手就可提拿。
黃俊文表示,雜貨店受到超市的影響,目前主要做熟客生意,還好自家還有跨足南北貨,才能夠走過54個年頭到今日,雜貨店上門的顧客都是老客人,不只是採買貨物,還會順便話家常,傳承老店,傳承「一手」綁瓶功夫,也把雜貨店交易間的人情溫暖繼續傳承下去。

黃榮心經營雜貨店,必學就是用1條繩子綁瓶的「一手」絕招。(記者劉曉欣攝)

用繩子綁瓶可以方便一手提拿,訣竅就是繩子繞過每一瓶的瓶口,還要有互相重疊之處。(記者劉曉欣攝)

用繩子綁瓶可以方便一手提拿,訣竅就是繩子繞過每一瓶的瓶口,還要有互相重疊之處。(記者劉曉欣攝)

黃榮心(左三)在於1967年在鹿港開始經營雜貨店,後來跨足南北貨,目前交由兒子黃俊文(左四)、媳婦(左二)接手,孫女也會抽空幫忙。(記者劉曉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