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珍稀食蟹獴靠溪討生活 溪頭微解封現蹤「鬥鬧熱」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驚見珍稀野生動物「食蟹獴」蹤跡,其在草坪區上抬腿踱步的模樣,顯得可愛又逗趣。(台大實驗林管處提供)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隸屬台大實驗林管處管轄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最近園區工作人員在整理城堡草坪區時,赫見1位不速之客、保育類動物「食蟹獴」,在園區來回穿梭,一下子抬腿踱步;一下子低頭覓食,「萌」到讓人想不多看一眼也難,同時也為溪頭多年來的生態保育作了最佳見證。
隨著疫情趨緩,台大實驗林管處公告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微解封再放寬,即日起投宿在溪頭所在地的鹿谷鄉合法登記的飯店、民宿的遊客,可憑入園券於下午4時前入園,不論身分別或全票、半票等票種,一律憑已蓋業者發票章的入園券入園,且限1人1券,以滿足民眾想入園親近溪頭的需求。
此時此刻,驚見「食蟹獴」在園區現蹤,也讓以避暑享譽國際的溪頭更具賣點及話題性,尤其,「食蟹獴」是台灣島內僅存、仰賴溪流討生活的食肉目動物,何以會出現在以豐富山林資源聞名的溪頭?也令外界疑惑又好奇。
台大實驗林管處表示,「食蟹獴」在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定義為「珍貴稀有」等級,屬獴科、食肉目,體形似中型犬,頭體長約在36至46公分之間,體重也從1.8至3.2公斤不等,體型略呈紡錘流線型,體毛呈灰棕色、末端色白,質硬而膨鬆,就像農民的簑衣般,所以又稱「棕簑貓」。
一般而言,台灣食肉目動物多半傾向於夜間出沒,「食蟹獴」則是食肉目之中少見的日行性動物之一,且因偏好棲息在臨近溪流的棲地,捕捉藏匿於其中的蝦蟹或蛙類,必要時更會在水中游泳潛伏,也是其四肢纖細而短,趾間有蹼膜的主因。
溪頭園區雖被翠綠山林環抱,但外界鮮知園區裡頭也有許多野溪、山澗,交織而成的溪谷與下坡地形的地景類型,便是「食蟹獴」最愛的環境之一,可提供其在溪流兩側的森林暫時歇息,抑或是在下坡地形自掘的洞穴作為居所,因此也呼籲遊客前來遊玩時,若幸運地與牠不期而遇,一定要謹守「遠觀不可褻玩」原則,共為生態永續經營發展盡分心力。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驚見珍稀野生動物「食蟹獴」,在園區來回覓食情形。(台大實驗林管處提供)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驚見珍稀野生動物「食蟹獴」蹤跡,並好奇專注觀察草坪區上枯木情形。(台大實驗林管處提供)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驚見珍稀野生動物「食蟹獴」,在園區來回覓食情形。(台大實驗林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