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擔任溪南刊物寫手 宜蘭中學生期許:長大賺錢護家鄉

利澤國中三年級生湯凱傑(左)、林詠哲(右),擔任溪南雙月刊《加禮遠》寫手。(記者蔡昀容攝)

利澤國中三年級生湯凱傑(左)、林詠哲(右),擔任溪南雙月刊《加禮遠》寫手。(記者蔡昀容攝)

2021/06/05 23:54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利澤國中三年級生林詠哲和湯凱傑,擔任溪南雙月刊《加禮遠》的青少年寫手。他們說,以前不會在意周遭,但自從參與耆老訪談、寫刊物之後,升起「守護家鄉」的念頭;湯凱傑靦腆地說,如果以後賺大錢,希望可以回來幫助利澤發展。

20幾歲的林冠旻、張峻浩、黃兵善、陳儀諠、李季蓉,提出「冬山河流域文化圈」概念,和學生一起發行屬於溪南的雙月刊《加禮遠》,透過在地教育,深化學生和當地民眾的認同。

青少年寫手之一的林詠哲,是土生土長的利澤人,以前不會注意到社區多了什麼、少了什麼,也沒想過復興社區;但知道這裡曾有繁榮的港口,街上有好幾家店販售當時很貴的中藥材,瞭解利澤的歷史之後,很多感覺慢慢湧現。

林詠哲看著人口不斷外移,「想留住這裡的一切,守護自己的家鄉」,他和《加禮遠》刊物的夥伴們,也開始關心這裡的點點滴滴,例如討論五十二甲溼地議題。

另一名寫手湯凱傑在頭城出生,由於家庭因素時常搬家,每每搬到「新家」,往往沒有認同感。3年多前,他搬到利澤,近期開始瞭解利澤歷史,參與刊物寫作,產生認同感。

湯凱傑說,很多觀光客來利澤拍照、打卡,若他們知道利澤老街的歷史,就會知道這條街的意義和重要性;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歷史,未來雖然遙遠,但以後若賺了一大筆錢,希望可以回來利澤,幫助這塊地方發展。

林冠旻、張峻浩、黃兵善、陳儀諠、李季蓉發行雙月刊《加禮遠》,形塑溪南文化形象。(刊物團隊「蝸牛式」提供,攝影林筱倩)

林冠旻、張峻浩、黃兵善、陳儀諠、李季蓉發行雙月刊《加禮遠》,形塑溪南文化形象。(刊物團隊「蝸牛式」提供,攝影林筱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