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美麗島陳菊藏身處 羅厝天主堂的民主課 看見黑暗時代的人性光輝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前館長劉峰松出版「重返歷史現場」一書。(記者顏宏駿攝)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前館長劉峰松出版「重返歷史現場」一書。(記者顏宏駿攝)

2021/04/28 19:59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對歷史有無限的熱情,年逾8旬的他仍搜羅歷史史料,日前出版「重返歷史現場—2」,其中收錄已故羅厝天主堂郭佳信神父的故事。劉峰松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他說,在戒嚴及白色恐佈年代,台灣的教會常是政治異議人士的「庇護所」,埔心鄉羅厝天主堂當年收留陳菊,展現人性的光輝,雖台灣已民主開放,但教友並不會刻意去宣揚這段歷史;惟羅厝天主堂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中,仍有無法抹滅的一頁,它足以作為彰化縣內民主教材的一部分。

劉峰松說,羅厝天主堂在台灣的宗教史中具有相當的地位,這棟百年的建築物也曾是「黨外人士」的避難所,因為裡面有一位疼惜台灣人的神父郭佳信。

本身為美國籍的郭佳信出生於瑞典,當年被派到台灣傳教,因緣際會收留了許多「黨外人士」,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陳菊也來此避難20天,最後行跡敗露被警總逮捕。在當時,羅厝天主堂被視為「異端」,教友也被另眼看待,更遑論郭佳信神父。

他表示,郭佳信是位熱愛台灣的傳教士,操著一口流利的台灣話,以台灣人自居,陶藝工夫更是一級棒,他不只傳教,也教村民學習工藝,最後因收留陳菊被國民黨政府驅逐出境。

劉峰松表示,美麗島事件讓台灣民主進程加速,陳菊涉入美麗島事件最後在此地落網,當年如果沒有郭佳信神父收留,也許際遇大不同;然而郭佳信收留陳菊,絕非政治因素,這是「人性光輝」的彰顯,光這一點就足以寫入地方的史冊。

劉峰松指出,羅厝天主堂的建物都保留完整,陳菊當年活動的小屋也歷歷在目,撫今追昔,我們該學習的是郭佳信超越種族、宗教的人性關懷,也可以透過建物感念黨外人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信念奮鬥、前撲後繼,才有今日台灣的民主,羅厝天主堂「這一堂民主課」足以作為縣內公民教育的題材。

陳菊在美麗島事件後,被藏在羅厝天主堂後方這間小房子。(記者顏宏駿攝)

陳菊在美麗島事件後,被藏在羅厝天主堂後方這間小房子。(記者顏宏駿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