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生活叫基隆」 林右昌推2條文化路徑《北境之路》
基隆市文化局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有種生活叫基隆|文化城市大揭密」記者會,推出2條文化路徑《北境之路》。(記者林欣漢攝)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基隆市文化局今天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有種生活叫基隆|文化城市大揭密」記者會,推出2條文化路徑《北境之路》,基隆市長林右昌說,基隆從2017年開始進行文化城市的形塑,展現以文化治理為基底的城市再造風貌,並揉和在地發展的故事成為文化旅遊路徑,這兩條文化路徑只是個起點,未來還可以發展出更多條,也希望大家有機會到基隆展開文化和歷史的冒險之旅。
林右昌今天以「城市治理的翻轉與規劃」為題,與作家謝哲青、葉怡蘭等人分別從城市行銷及文化建構等觀點出發,分享展望城市轉型、文化發展規劃、未來推廣計畫等想法。
林右昌形容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大三時參加台大城鄉所在九份舉辦的古蹟研習營,受到啟蒙考進研究所,研究全球化及城市競爭,也因為在中央任職過,清楚如何引導運用官僚體系,回想起唸書時做田野調查,很多民眾回應文化歷史是台北人的想法、富裕的城市才能談論的事情,讓他感到不服氣,所幸後來有機會在市長的職務上實踐,並且踏出這一步。
林右昌表示,2014年底剛當市長時,基隆市的負債情形相當糟糕,僅次於苗栗、宜蘭,他在最艱困的狀況下開始行動,策畫好幾條市政發展方向,其中一條方向,便是把文化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交通、都發等其他單位都要配合,不只擾動整個基隆市政府的官僚,也成功說服文化部、國防部等中央單位,拿到最多的預算,「以前基隆市歷史修復的資本門經費不到2千萬元,近年陸續得到9億元的經費挹注。」
他說,這次介紹的兩條文化路徑只是個起點,期許未來還可以發展出更多路徑,基隆是北台灣最古老的城市,和平島的聖薩爾瓦多城興建於1626年,比淡水的紅毛城還早了2年,當時台北市還只是一些部落,基隆在大台北都會圈裡是非常值得爬梳和重新被認識的城市,也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到基隆,展開一場文化和歷史的冒險之旅。
文化局長陳靜萍提到,2條文化路徑《北境之路》整合20個文化資產點,製作40支中英文語音故事導覽,分別以「回到1930年代的摩登基隆」與「和平島考古探險隊」出發,串接基隆西岸、東岸與和平島三大區域,是一條匯聚台灣四百年文化歷史,並擁有最靠近自然山海的文化路徑。
陳靜萍說,「回到1930年代的摩登基隆」的路線特色,在於日治時期,從西岸延伸到東岸的生活聚落,有著極為活絡的文化樣貌,同時去年整修好的市定古蹟要塞司令官邸與校官眷舍,更是一大亮點;「和平島考古探險隊」則是拉到更遠的大航海時代,從和平島考古發掘的西班牙諸聖教堂遺跡,到現今和平島上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常民生活與宗教信仰,都是不容錯過、也絕對值得一訪的旅行文化路徑。
林右昌以「城市治理的翻轉與規劃」為題,從城市行銷及文化建構等觀點出發,分享展望城市轉型、文化發展規劃、未來推廣計畫等想法。(記者林欣漢攝)
基隆市長林右昌說,基隆從2017年開始進行文化城市的形塑,展現以文化治理為基底的城市再造風貌。(記者林欣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