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終結站》台南北門也有紅色藻礁? 查核結果:沒那回事

網路傳言稱台南學甲北門也有藻礁,經查核中心拍攝同地藻類,專家辨認該處藻類並非鈣化藻,無法建構礁體,不能形成藻礁。(圖擷取自事實查核中心)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網路多篇藻礁假消息,民眾勿上當受騙。社群平台出現傳言,稱台南學甲北門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已查證,該處生長的藻類是「石蓴」與「崗氏莖刺藻」,無法堆疊形成藻礁。
該傳言搭配圖片,稱「紅色藻礁好珍貴,珍貴到我在台南學甲,防波堤上都是」,還道當地藻礁成長良好,附近「螃蟹一隻比一隻還大」,並有照片顯示消波塊、海岸有大量紅色藻類生長。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報告指出,比對傳言照片的建築物後,找到台南北門地區的相同地點,也派遣攝影記者拍攝與傳言相同的藻類近照。
經請教專家學者,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教授劉少倫表示,照片中綠色藻類為石蓴(Ulva sp.),是一種膜狀綠藻,暗紅色的則為崗氏莖刺藻(Caulacanthus okamurae),為一種絲狀紅藻,兩者皆不是鈣化藻,無法建構礁體。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睿昇也表示,照片中藻類是岡式莖刺藻,此藻類不是珊瑚藻科的藻種。
劉少倫表示,這2種藻類都是海濱潮間帶常見藻種,通常在春季生長最旺盛,隨夏季水溫升高而死亡減少,但因不具鈣化能力,無法在死亡後層層堆疊建構礁體,和形成藻礁的殼狀珊瑚藻不同。
張睿昇也指出,網傳照片中消波塊上大面積大面積紅色藻體確實是紅藻,但與桃園觀音藻礁的珊瑚藻並非同類。他說明,珊瑚藻具有堆積碳酸鈣的能力,經年累月堆積形成藻礁,但圖中的紅藻應不具有碳酸鈣,只是季節性生長在消波塊上而已。
綜合專家所言,傳言中的藻類近照由專家確認為「石蓴」與「崗氏莖刺藻」,不具鈣化能力,不能形成藻礁,該傳言實為「錯誤」訊息。

網路出現傳言,稱台南學甲北門防波堤上也有紅色藻礁,已被查證為錯誤訊息。(圖擷取自事實查核中心)

查核中心派遣攝影記者走訪台南當地,拍攝到與傳言相同的藻類照片。(圖擷取自事實查核中心)

查核中心製圖說明,殼狀珊瑚藻能形成礁體,但不一定所有紅藻都可以形成礁體。(圖擷取自事實查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