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公廁搞不定!張景森:疫情剛好給台灣觀光轉型很大機會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致詞時直言,國民旅遊已成低品質代名詞,出門就塞車,連公廁都搞不定,疫情剛好給予台灣觀光轉型很大機會,業界應趁此時提升旅遊品質,因為誰也不希望現在的報復性國旅,之後變成報復性的出國旅遊。(記者蕭玗欣攝)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交通部今舉辦「2021疫後觀光轉型論壇」,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致詞時直言,台灣長期觀光結構問題就是國人旅遊只想出國、不願意留在國內,來台觀光人次相較亞洲各國又少,原因在於國民旅遊已成低品質代名詞,出門就塞車,連公廁都搞不定,疫情剛好給予台灣觀光轉型很大機會,業界應趁此時提升旅遊品質,因為誰也不希望現在的報復性國旅,之後變成報復性的出國旅遊。
政務委員張景森表示,台灣旅遊長期出現結構性問題,出國的太多,進來的太少國民旅遊品質低落、產值非常低,台灣是一個小地方、資源非常少,用這種方式發展觀光不會很長久。他舉例,日本7成以上國民沒護照,不出國,留在國內旅遊,也覺得非常值得。那台灣是一個島國強力經營觀光基本策略,就是把旅遊品質優質化,可以吸引全球非常多忠實的遊客,就像台灣人去日本不會只去一次,也可以留住國人,這才是台灣觀光發展的優勢。
張景森提到台灣旅遊結構問題,他表示,台灣人旅遊只想要出國,因為台灣不好玩,所以每年有1800萬人次出國,而在疫情之前,我國觀光局仍在喊要衝破1100萬人次,對其他亞洲旅遊地區只是小數字,出國與來台觀光人次不成比例。
張景森直言,台灣國民旅遊品質非常低劣,形同低品質的代名詞,到處都是塞車、擁擠的景點,連公共廁所都搞不定。
張景森表示,疫情剛好給台灣觀光很大的機會,是上帝給的考驗,1年1800萬出國人次、8000億的產值,因為國內沒有嚴重疫情,所以留在國內消費,這也是疫情間國內觀光旅遊、消費成長的很大貢獻。但是疫後,這些人能不能留得住,這是考驗我們。
張景森說,疫後國人留在國內旅遊,開始會比較過去出國的體驗,因此這段期間國內旅遊品質提升非常重要,不希望疫後報復性的國民旅遊,之後變成報復性的出國旅遊。
張景森也說,國內旅遊雖超過2億人次,但是產值一向非常低,「現在衝量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像自己喜歡爬山,就發現高山上現在都塞滿了人,加羅湖旁邊帳篷一大堆,應趁此時來提升觀光品質。
張景森說,如果這時候政府投入民間能提升,國旅產值才能提升,結構才能調整。不只留住出國人次、或者吸引未來國際觀光客,或讓國民旅遊品質提高,所有都維繫在觀光發展對品質的重視,這也是當前挑戰。
觀光局局長張錫聰表示,疫情期間,交通部超前部署推出一系列政策,包含薪資補貼、營運補貼,還有轉型培訓、安心旅遊及各種振興措施,引導民間撐過牙關,去年國旅市場由於防疫優質,才能保有國內旅遊市場,交通部也全力扶持讓他質變、量變,例如7月起推動的安心旅遊,截至10月31日,已創造1846萬出遊人次、646億產值,等於產生投入預算的6到7倍的產值,其中還有1000多家業者投入國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