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就是博物館 中壢老店國道服務區辦特展
桃園藝文陣線青年團隊結合中壢7間老店和老空間,組成「中壢街區博物館小組」,在國道1號中壢服務區辦理「中壢街區博物館」特展。(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藝文陣線的青年團隊,參考許多成功的國內外交流道休息站推廣在地文化的案例,結合中壢包括湯記口味肉鬆老店、新珍香酥糖、大東餅舖、北帥西服、永利刀具、巷仔46文化共享空間及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等7間老店和老空間,組成「中壢街區博物館小組」,12日起至31日在國道1號中壢服務區辦理「中壢街區博物館」特展,讓路過休息的民眾,更認識中壢客庄。
策展青年代表劉醇遠表示,中壢這個小城鎮位於大城新竹及台北的中繼點,一直以來是個南北商旅、貨物往來的驛站,隨著火車軌道、公路客運的興築,形成市街,帶動人群、生活、文化的累積,但也因為它流動移居的性格,一直以來並沒有好好有系統地整理訴說自己的故事,透過此次計畫,策展團隊與店家一同共學、尋找中壢不同的形象特色。
總統府紀念品中心的總設計師、特展策展顧問林志峰提到,此次展覽的特色,在於各老店的博物館館主,從自家裡、店裡,蒐集許多具有年代的展品及「弱文物」,雖然不如國立博物館內的文物具有高歷史及高藝術價值,但卻與人具有高度連結性,民眾透過各館主動提供的「弱文物」,可經由想像看見過去的時空,同時對比現今實況,加上自己對未來的期待與想像,便可看見中壢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而來訪民眾透過照片、文字、圖像,親身觀察、想像,可從中了解各個年代不同的產業樣態,像是西服店、刀具行、特色伴手禮、餅舖、市場巷子內的老屋,以及曾經存放米穀的鐵道倉庫,各自見證中壢不同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傳奇,以及專屬每間店家的溫度與人情味。
計畫提案人杜彥穎也說,每一間老店、老屋,都是中壢重要的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見證了城市發展的軌跡,這次展覽從小人物、家族歷史,看見中壢的大歷史,透過這樣的計畫,串聯推廣在地文化,也讓更多人認識「街區就是博物館」的概念。「中壢街區博物館」特展即起在國道中壢服務區展出,希望讓來自各地民眾經過此地休息時,也可以從中知道中壢客庄的特色。
透過特展中的照片、文字、圖像,親身觀察、想像,了解中壢各個年代不同的產業樣態。(記者李容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