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臭名! 新北板橋湳仔溝水環境再造

板橋湳仔溝整治工程分為三階段,目前臭味已消散許多。(記者賴筱桐攝)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板橋區湳仔溝因周邊土地開發利用密度高,家庭、工廠污水造成湳仔溝髒亂惡臭,周邊居民不敢親近。市府水利局歷年來共投入16億餘元,啟動三階段整治計畫,包括環境營造、污染削減及底泥處理,預計2024年完成污水用戶接管,配合綠美化工程,營造休閒遊憩的親水環境。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上午視察湳仔溝表示,湳仔溝早期是一條大溪流,隨著都市化過程,家庭生活污水及工廠廢水排放,下游淤積污泥,造成湳仔溝惡臭,從台北縣政府時期開始推動各項改善工程,歷經前台北縣長蘇貞昌、周錫瑋、前新北市長朱立倫等首長努力,用「子母溝」工法及植栽,在上游進行污水截流,臭味因此消散許多。
侯友宜指出,除了環境綠美化及施作污水截流系統,更重要是上游的污水接管,目前板橋區、土城區接管率僅有40%,希望2024年達95%的目標,徹底解決污水排放問題,讓湳仔溝變成民眾運動休閒的好地方。
水利局長宋德仁說明,湳仔溝整治計畫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整體環境營造,2007年至2014年共投入經費14億元,包含興建大觀橋、湳仔橋及津渡橋等3座跨河橋,並施作護岸、污水截流系統、礫間處理設施、兩畔綠美化及自行車道工程,希望兼顧防洪、周邊景觀及生活機能,逐步改善水質。
第二階段整治著重污染源削減,湳仔溝主要污染源為上游(包含大安圳、公館溝、柑林埤溝等水系)及周遭生活污水與工廠廢水,2015年起市府針對湳仔溝附近工廠進行稽查及取締,加速辦理污水用戶接管,預計分別在今年底前完成土城及2023年完成板橋地區的污水接管。
第三階段透過修建子溝(深槽)調整河床坡度,增加水流速度,減少污泥淤積,並固化底泥,改善惡臭情形,全段河道改善於去年6月底完工。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上午視察板橋湳仔溝環境改善工程。(記者賴筱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