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最美老戲台要回來了 協天廟重建戲台預計兩年完成

礁溪協天廟老戲台被稱譽為「北台灣最美之老戲台」,25年前被拆解後,廟方決定重建。(葉永韶提供)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北台灣最美的老戲台」要回來了,礁溪協天廟老戲台有近百年歷史,卻在25年前被拆解,離開協天廟1/4世紀,戲台臺基與屋身木構仍保持完好。協天廟決定重建,最近已將臺基吊回廟前廣場,接著屋身木構、屋頂也將開始修復,預計以2年時間完成,重現老戲台歷史風華。
協天廟老戲台於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興建,台基用洗石子與花磚裝飾,木構有16根柱子,屋頂是「歇山重簷」式構造,穩重造型與精美裝飾,被稱譽為「北台灣最美之老戲台」。
1995年,協天廟因香火鼎盛,廟埕不敷使用等因素,社會對文化資產保存意識也較薄弱,廟埕老戲台木構、臺基被拆解,遷移至協天廟南側倉庫,等待適當時間重見天日。
文史工作者葉永韶說,經過25年、1/4個世紀漫長等待,正當大家逐漸遺忘老戲台存在,協天廟主動與宜蘭縣政府聯繫,經溝通取得共識,讓老戲台修復在礁溪協天廟對面的公有廣場,配合前瞻基礎建設「礁溪生活之心~協天廟生活廟埕」一起進行。
葉永韶指出,老戲台預計用2年時間修復,屋身木構要重新編號把它解體,木構外觀看起來好像很好,但拆開會發現有些缺損地方可能被蟲蛀掉,戲台近百年歷史,要重建須一根根拆下來修復重組,經費約1900萬元。
宜蘭縣文化局表示,修復完成的老戲台,位於「生活廟埕大棚架」下的公共廣場,讓老戲台在新舊紛陳的空間裡,歷久彌新重現於生活中,未來也將透過公私協力管理與展演,提供民眾認識經典建築、戲曲文化的展演平台。
協天廟主委吳朝煌說,戲台演過很多野台戲,曾經在演「三國戲~關公斬蔡陽」時,關公竟然斬斷戲棚柱,以後都不敢再演「三國戲」,這是相當特殊的故事,全國老戲台只剩三座,是很有價值的文化古物,感謝文化部、縣府協助,能夠把它恢復保存下來。

協天廟老戲台被拆解,但屋頂、屋身木構仍保持相當完整,將開始進行修復。(記者游明金攝)

協天廟老戲台的臺基,用洗石子與花磚裝飾,保存也很完整。(葉永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