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雨少 全國唯一紅棗產專區農損達救助標準
公館紅棗於冬季休眠期受暖冬、雨水少等天候影響,今年出現延遲性花芽分化情形,導致易落花、結果率不佳。(記者彭健禮攝)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公館鄉是全國唯一的紅棗專業栽種區,但受暖冬、雨水少等天候影響,今年出現延遲性花芽分化情形,導致易落花、結果率不佳,經公館鄉公所邀苗栗縣政府、苗栗農改場、公館鄉農會等會勘,農損超過20%,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縣府已函文農委會辦理爭取。
公館鄉栽種紅棗已有百年歷史,多年來,經農會、苗栗區農改場合作輔導標準化肥料與農藥管理輔導,並與農民契作、合作推動生產履歷認證,成為全國唯一的專業栽種區,年產量平均為100萬台斤,今年栽種面積近84公頃。
紅棗目前進入開花、著果期,但農友發現今年新長的枝枒特別短,相較開出的花也小, 很脆弱、容易落花,進而導致著果率不佳;農友說,往年這個時候,一串新冒枝枒上約可結果20多顆,但今年僅有一半左右。
鄉公所於21日邀縣府農業處、苗栗農改場及鄉農會到果園會勘,立委徐志榮住任秘書張勝祥、縣議員余文忠前往關心;農業處發現結果狀況確實不佳,表示初步統計農損超過20%,已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規定的20%,已函文農委會辦理爭取,依據救助辦法,每公頃可救助7萬5千元。
苗栗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長賴瑞聲說,推測今年1、2月平均溫度相對較高,加上冬季雨水較少,使得休眠期缺少充足的水分,導致今年4月萌芽開花的情形不佳。
鄉農會總幹事古雪雲表示,前年鄉內紅棗異常豐收,產量是前一年度的120%,去年則異常地少,未料,今年又因延遲性花芽分化情形,導致結果率不佳;農會將視6月後期評估整理產量,再與產銷班討論收購價格。
紅棗不僅鮮果可直接食用,製成棗乾,更是國人食藥補不可或缺的食材,加上鄉農會開發酒、冰品、蜜餞、麵食、沾醬等多元紅棗加值商品,年產值超過1億元。
公館紅棗於冬季休眠期受暖冬、雨水少等天候影響,今年出現延遲性花芽分化情形,導致易落花、結果率不佳。(記者彭健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