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0歲以前支持死刑 拍完電影後他變了...

受邀參加金馬影展的導演李家驊(右一)認為,死刑的存廢應建立在理性思辨的平台上。(記者涂建榮攝)

受邀參加金馬影展的導演李家驊(右一)認為,死刑的存廢應建立在理性思辨的平台上。(記者涂建榮攝)

2019/10/24 22:07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導演李家驊24日出席「司法X金馬影展」記者會,表示30歲以前的他支持死刑,但2008年接獲導演蔡崇隆邀約,擔任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副導演後,深入了解相關的社會脈絡,發現這些死刑犯也是「人」,原本強烈支持執行死刑的信念開始動搖,並且開拍另一部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而今有幸獲得金馬影展影片,希望大家能透過影片重新審思死刑議題。

李家驊指出,這部紀錄片共訪了50幾位涉入死刑議題的當事人,包含當事人、家屬、律師等人,最後呈現在鏡頭前的共約10位,整部片分成三個段落,由三個死刑犯的故事所組成,從犯前、犯後、槍決等角度切入。

李家驊說,這三個死刑犯分為鄭捷、陳昱安、及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死囚,背後的雙親也呈現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鄭捷的父母承受輿論壓力不知所措,但不代表放棄了鄭捷;弒父的陳昱安,其母則希望他被判死刑;另一位死囚的爸媽定期去看他,給予最強的心理支持。

李家驊認為,每一位死刑犯不管犯前或是犯後,都應被視為一個人,先了解其生活與犯案脈絡,才有理性思考與討論的空間,也惟有在這個較完整的思辨架構下,整體社會來討論死刑的存廢才有意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