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新課綱「不談能力大談素養」 李家同:顧好基礎才重要
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今天針對108課綱提出批評,認為大談難懂的素養,擔憂城鄉差距拉大,盼應回歸核心知識,不要打高空。(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9月開學且108新課綱已上路,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今天受邀演講,批評課綱本末倒置,追求素養卻降必修、增選修,擔憂學子未來基礎學力不好,更質疑為何國小就要開始學AI?他強調,只要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學好,未來就能面對科技快速變化。
國教行動聯盟今天召開教育議題講座,找來李家同針對108課綱與入學辦法等進行演講,李家同開頭就批評,過去9年一貫課綱的能力指標洋洋灑灑2212筆,他問在座家長,「孩子都學會了嗎?」再看今年上路的108課綱,不談能力大談素養,質疑包山包海的素養太難,再次提到,「我有生之年,大概不可能有這種素養了!」
李家同還提到,自己大學念真空管,畢業後5年真空管就消失了,但數學等基礎好,一下子就跟上電晶體時代,他強調,國教階段應讓學子把國文、英文等基礎知識學會,他批評國小學AI無用,更直言現今課綱降必修、增選修,會弱化基礎科學,恐帶來一大災難。
李家同也談到偏鄉,認為如今108新課綱以及未來大學入學,要建構「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但偏鄉孩子沒有資源、沒錢補習,偏鄉學校坦言開36門選修課都是補強課,台北市高中則可以開72門多元選修,前陣子更看到補習班廣告要幫忙「增素養」,家長查過要幫孩子學寫程式兼考證照,要花4萬元,偏鄉孩子又該如何?
李家同最後認為,每個孩子能力都是有限,應把國文、英文、數學等都學好,未來要學寫程式,數學不好永遠寫不出來,家長需思考,不該理會那套升學主義競賽,避免為了學習歷程,最後反而基礎學問上不來,反而不好。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也幫李家同總結,談到升學是每個家庭或孩子想透過教育翻轉或進階的重要手段,但把升學變成一種主義,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應有自我看法與規劃。
但現場仍有家長不滿李家同,直嗆他的說法已太晚,若5年前還來得及,但如今孩子都已坐上開動中的車子,再講這些都沒用;王立昇連忙打圓場說,李家同的說法包含要家長顧好基本能力,才能真正因應未來快速變遷的環境等。
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長韓春樹則表示,針對偏鄉,已訂有補助要點,協助各校引進校外多元師資,豐富選修課程內涵。未來也將建置線上多元選修課程及共學平臺,使偏鄉學校學生可以多元、適性學習。
韓春樹還說,在基礎學力方面,降必修是提供學校發展校訂課程及規劃學生彈性學習時間更大空間,但為滿足學生銜接不同升學進路之適性學習需求,學校須提供延伸部定必修、並訂有領域選修加深加廣課程,因此不會影響學生基本學力,學生如有個別需求,更可透過各校補強的選修課來加強學力。
國教行動聯盟今天召開教育議題論壇,邀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針對108課綱與入學辦法進行專題演講。(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