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太珍貴 大學生登島參訪不贊成開發
清晨近5天,星斗退位,取而代之的是東沙島碑文後方的晨曦紫霞漸漸光亮。(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與教育部、內政部等合作,今年暑假開放東沙島體驗營隊,讓大學生與高中教師等參觀「最邊緣的國家公園」,從浮淺、植樹、淨灘到觀星等,學生3天感受東沙之美,疾呼「別開發」,捨不得人類破壞自然。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表示,東沙島目前並未開放,目前島上留有海巡隊員、空軍、海軍等駐軍單位,但在暑假舉辦海洋體驗營,與教育部、內政部、農委會漁業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合作,今年共3梯次開放,遴選大專學生及研究生登島參訪。
但東沙距離台灣450公里遠,交通不便,雖有機場但民航班機每週1次,飛行時間約1個半小時,海巡艦艇即使出動3千噸的高雄艦,單趟仍需15至19個小時時間,今年初因開放觀光議題躍上新聞版面,但至今尚未開放一般民眾觀光,登島計畫須向海巡單位申請。
在7月中下旬的東沙島參訪行程中,大學生隨著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東沙管理站人員了解東沙生態,並隨海巡人員小艇環島、參與浮潛,觀看岸邊海草床生態孕育無數魚苗生態,也參與淨灘、植樹等活動,夜間觀賞潮間帶大批寄居蟹覓食生態,亦躺在東沙機場觀賞滿天星斗,留下深刻回憶。
但參訪東沙島的大學生也發現,東沙島基本物資與水電設備仍不完善,包含用水需由海水淡化廠過濾,但島上唯一的淡水井鹽化,自來水充滿鹹味,飲用水需靠運輸補給;用電採柴油機,但只因島上多出30多人參訪就夜間跳電,手機通訊亦僅單一電信業者的3G到微弱4G訊號,十分不便。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四生郭晉佑認為,東沙資源短缺,不要開放一般民眾觀光,因「只要踏上去就會破壞」,但可讓學生、學生或對環境保育有付出的人參訪。
中央大學化學所博士班張建軍表示,感激海巡弟兄守護東沙島國疆,認為東沙島非常珍貴,缺乏人力資源與配套措施,個人非常不贊成貿然開放,盼將此心聲由下而上傳遞。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陳璋玲表示,東沙環礁有豐富的珊瑚生態,島內潟湖更是國內唯一的特殊海草床自然生態,雖東沙成為國家公園,但畢竟島上資源有限,國家應先以維護當地生態為主。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國家公園具有包護生態與遊憩教育等用途,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在96年正式公告成立,目前並未開放觀光,但依法每5年通盤檢討一次,若修改計畫將可開放觀光,101年曾執行過第1次通盤檢討作業,今年也將展開第2次通盤檢討,已在6月中到7月中收集各界意見,未來是否開放,也將經由學者專家會議來研議。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出動3千噸高雄艦,運載18名大專校院學子,前往東沙島參訪,當天下午3點從高雄港出發,需花19小時才能抵達東沙環礁周圍。(記者吳柏軒攝)
東沙島屬珊瑚砂島,其周邊更有一圈珊瑚環礁,生態豐富美麗,也讓小島被譽為「南海明珠」。(記者吳柏軒攝)
東沙島雖距離陸地至少300多公里,但仍有不少海漂垃圾累積在沙灘上,大學生拿起大帆布袋,豔陽下展開淨灘活動。(記者吳柏軒攝)
大學生接受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課程,學習辨識東沙島上的外來種植物,好進行拔除「雜草」活動。(記者吳柏軒攝)
東沙島屬珊瑚砂島,無高樹森林,為求遮陽與固沙,大學生們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指導下,進行植樹活動。(記者吳柏軒攝)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大三生郭威彥認為來到未開放的東沙島機會難得,帶著學士袍,拿著國旗與東沙島碑合影,提前拍下畢業照。(記者吳柏軒攝)
東沙島上設有「南海屏障」碑,在清澈無雲的夜空中,肉眼可視滿天星斗。(記者吳柏軒攝)
東沙島內有潟湖與豐富的海草床生態,夜間退潮時,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帶領大學生到潮間,觀察大批寄居蟹移動的生態奇景。(記者吳柏軒攝)
東沙島有豐富的海草床生態,夜間會有大批寄居蟹移動,畫面令人印象深刻。(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