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鐵東移卡古井 首度實測「打水」
古井外觀近照。(記者王捷攝)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南鐵東移拆除的第一戶遇上一口「古井」停擺,反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今天邀請台南文史工作者召開記者會,質疑如果鐵道設計在地下水文上,未來建設勢必要抽出地下水,恐怕會引起地層下陷,並質疑鐵工局在地下化報告中,缺乏對地下水層的建議,同時文史工作者也認為「古井」從井壁的「坎梯」看來,確實有一段歷史,鐵工局則指出會再調查。
文史工作者張明山指出,從1915年的台南全圖來看,日人當時建築鐵路時,是為了閃避德慶溪南側支流,雖然現在古河道已經封填民宅,仍有地下水層,例如北側支流處是現在的後火車站遠東百貨,當時興建百貨時,地下水抽了一年,如今東移將寬16.3公尺的地下軌道設置在古河道中,若工程大量抽出地下水,是否地層下陷令人擔憂。
文史工作者吳昭明說,過去海安路地下化曾經影響到地下水層,現在鐵路地下化沿線水文非常複雜,如果貿然開挖,可能會比海安路地下街工程時更為慘烈。
陳致曉質疑,他看過鐵工局的鐵路地下化計畫,缺少對地下水文的調查,而且東移要拆除的第一戶張家,還留有一口古井,文史工作者張明山也發現,井壁上留著「坎梯」是供井壁清潔、逃生用,井磚也是以清代工法製成,此井見證「吳通記糖間」的經營盛況,是早期糖業發展的活標本。
今天記者會,文史工作者掀開古井,並打撈地下水上來,證實地下水豐沛,希望鐵工局謹慎。
鐵工局則回應,在地下化工程不會挖到這麼深,且觀看台北車站地下化,也未出現問題,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會再調查。
反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邀文史工作者說明古井歷史與地下水文。(記者王捷攝)
古井右側井壁上有有方形空洞,稱為「坎梯」是用於清潔、逃生用。(記者王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