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者獲傑出研究獎 稱讚台灣學術環境「自由」
王朝諺從馬來西亞來台已經12年,他是現任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和台大化學系教授。(記者簡惠茹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科技部今天舉行傑出特約研究員和傑出研究獎頒獎典禮,台灣學術環境吸引馬來西亞、日本學者來台研究10多年,國外學者紛紛讚台灣學術風氣自由、願意進行開創性研究;研究半導體的清大教授吳誠文則說,為台灣培育出許多半導體人才,是他覺得最驕傲的事情。
科技部今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107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和傑出研究獎」,由科技部長陳良基頒發紀念獎座,傑出特約研究員獲獎者有11人,傑出研究獎則有80人,必須得過2次傑出研究獎,才有角逐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的資格。科技部指出,獲獎者研究領域涵蓋自然、工程、生命科學、人文及科學教育領域,傑出研究獎更有3名是外籍研究人員。
獲得傑出研究獎的王朝諺從馬來西亞來台已經12年,他是現任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和台大化學系教授,他說,他的研究領域是新穎有機金屬材料設計與應用,是全球唯一研究「催化」的實驗室,藉由結合碳零價和催化,希望對未來再生能源能有所貢獻。
王朝諺指出,做研究不一定要很大的團隊,重點是台灣有好的人才資源,讓我們可以做出比較好的研究,開創性的研究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失敗可能也很大,做研究不是一年兩年就會得到成果,他發現台灣學術環境不管做什麼研究都非常自由,只要問對問題,台灣的科技部或中研院都很支持。
王朝諺說,做研究最重要就是人才,希望台灣人才不會外流,他發現台灣現在有出現人才外流的現象,這是他很擔心的,不只中國搶人才,新加坡和美國也都很喜歡台灣研究人才,希望台灣人才留下來,也希望各國人才匯流進來,有人才能做研究。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梅津敬一從日本來台已經18年,他說,在日本拿到博士學位後,由於他自己的研究興趣是星系團,希望可以用重力透鏡找出星系團,當時在日本還沒有很多人進行研究,但是台灣中研院天文所已經有研究星系團的計畫,所以為了那個計劃來到台灣,從博士後研究員就開始在台灣研究,台灣不但重視天文研究,而且願意給出研究經費,因此在這裡可以專心做研究。
人文社科領域得獎者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今年再度獲得傑出研究獎,她在去年10年間致力探討,親職教養如何成為社為差異與不平等的體現、運作與再製的重要場域,以及全球化與遷移的脈絡如何影響家庭生活,成果去年在史丹佛大學出版英文專書。
藍佩嘉書中解構對華人文化「虎媽」式教養的看法,深入剖析不同地理位置與階級地位的家庭,如何因應全球化與移民生活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並連結到在地制度與跨國資源進行文化協商,這些策略卻反而強化父母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她也已經受邀在美國、英國、亞洲等10多所大學進行專題演講。
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吳誠文獲得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從事IC設計與測試研究已經超過31年的他說,他特別著力在半導體記憶體測試與修復方面,陸續發表各種不同記憶的最佳測試演算法、內含自我測試與修復電路、及各種記憶體測試診斷修復的研究,他也創立清華大學積體電路設計技術中心,推動大型研究計畫,產生國內學術界第一顆百萬閘級的SOC晶片。
「做老師的成就,就是看到學生表現很好。」談起目前最驕傲的事情,吳誠文說,當老師的最驕傲的成果,還是培養出很多人才,他的博士班畢業生有30個左右,在學界教書或到業界工作的都有,碩士班則已經超過100個人了,幾乎都在IC相關公司,可以為台灣培養半導體人才,是他覺得很驕傲的事。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梅津敬一從日本來台已經18年。(記者簡惠茹攝)
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吳誠文獲得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從事IC設計與測試研究已經超過31年。(記者簡惠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