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新思維 納骨塔用不完 環保自然葬成趨勢
隨著時代變遷,國人的葬俗觀念也跟著改變。(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清明節為先人掃墓,慎宗追遠是國人的傳統美德,但隨著時代變遷,國人的葬俗觀念也跟著變化,根據內政部的喪葬統計,台灣的遺體火化率已達96.3%,加上選擇環保自然葬的人愈來愈多,以往曾經被當成投資標的的納骨塔位,根據新北市民政局估算,新北市現有私立納骨塔位達166萬個,以全市平均每年過世2.5萬人計算,至少還可使用60年以上。
殯葬業務人員指出,納骨塔位曾經因為大家以為會物以稀為貴,成為投資炒作工具,沒想到20年來,始終供過於求,也未發生價格上漲、可以賺取價差的獲利空間,反倒洐生出不少投資消費糾紛,加上政府從2002年對殯葬行業及塔位銷售立法從嚴管制,近年已少有相關新聞。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的遺體火化率已達96.3%,而且選擇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的人愈來愈多,去年已達8%,原因是很多人認清事實,「永世」不等於墓園牌位的永遠存在,而且有形的墓園、納骨塔也不可能永遠存在,連生命禮儀企業也無法承受「一次付費、永遠服務」的負擔,考慮未來以廿、卅年為期限,其後仍需由子孫持續支付服務費用,這又牽涉到後世子孫的能力與意願。
殯葬人員說,所以曾見到八十多歲的阿嬤,趁著自己還有一口氣,選擇把自己的九個長輩、親人的骨灰一起樹葬,簡單回歸大自然,也省得子孫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