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盟來陳抗 教部再澄清:性平教育非同志教育
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幸福盟)等民團今早赴教育部前陳抗,要求教育部必須遵守公投結果,不能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教育」之名行「同志教育」之實。(記者林曉雲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幸福盟)等今早赴教育部前陳抗,要求教育部必須遵守公投結果,不能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教育」之名行「同志教育」之實。教育部則再次澄清,教育部尊重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1案結果,正是為了實現該公民投票案之內容,才研擬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修正草案並預告,納入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課程,以充實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內涵,性平教育並非同志教育,不會教孩子變成同性戀。
提案公投的幸福盟抨擊,教育部草案雖未出現同志教育的文字,卻把同志教育的實質內涵,即性別認同、性傾向之文字加入新的草案條文中,換湯不換藥,性別認同仍包括了多元性別與變性議題,性傾向的教育包括男與男、女與女等多元情慾內容,有礙兒童人格之建立,且明顯違背公投主文所主張的實質內涵,形同在踐踏780萬民眾對重大政策的複決權。
教育部學務司專門委員黃蘭琇表示,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除情感教育、性教育之外,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條、第12條、第14條及第17條等規定,應涵蓋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
此外,黃蘭琇表示,教育部草案納入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課程,因為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之防治是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重要規定及立法目的,向為教育部所重視,且「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的防治」已明定於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附錄二」。
教育部強調,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兒童權利公約一般性意見、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結論性意見等,均提及應確保兒童在性別、性取向、性別認同,以及青少年在性傾向,有不受歧視權。教育部致力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杜絕校園中之性騷擾、性霸凌、性侵害事件。
教育部澄清,尊重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1案結果,正是為了實現該公民投票案之內容,才研擬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修正草案並預告,納入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課程,以充實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內涵,性平教育並非同志教育,不會教孩子變成同性戀。(圖由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