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吳音寧一句話 溪州鄉各國小有了「耕牛文化」課程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2018/10/19 15:28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溪州鄉青年農民高一鑫,把養牛當作「志業」,這學期開始到溪州鄉各國小,推廣「耕牛文化」。

高一鑫2年前到溪州鄉找牛戶請教養牛的技術,意外被時任公所秘書的吳音寧發掘,吳音寧無法置信「現代竟有年輕人想養牛」,成功說服高一鑫定居溪州鄉,高一鑫目前服務於「溪州尚水公司」,「副業」則為養牛。

高一鑫帶著他6歲的小耕牛「拉拉」到溪州定居,經過訓練早已會犁田,每到稻作播種季節,農友都會雇請拉拉前來耕田。

本學期拉拉升格為「教育講師」,由主人高一鑫和莿仔埤圳文化協會總幹事巫苑萍巡迴鄉內各國小作「農耕教育」。

高一鑫說,很多小學生都是第一次近離看見水牛,剛開始會怕怕,但他教學生們如何與水牛對何,如何「寵愛」牠。

高一鑫表示,牛為人類耕種一輩子,最後可能成為餐桌上的食物,很多學生對牛的認識只到「牛肉」,從來不知牛還能耕田、載貨,而牛是人類的好伙伴,因為工業革命的興起,農業社會沒落,耕牛「無用武之地」,但牠跟人、土地的關係是十分緊密,這是機械耕作無法取代。

巫苑萍表示,她們希望「拉拉」不只會耕田,透過教育,讓學生們了解人、牛、土地的共生關係,也讓學生思考工業社會、農業社會的優劣,讓學生們不要把牛當作「食物」 或「寵物」。

巫苑萍説,「北漂」淪為政治語言,其實鄉下有更多樸實、美好的東西,靜宜大學畢業的高一鑫,守護農鄉,用牛耕展現在地的文化價值,在地的農友也願給高一鑫、拉拉一個機會,當初要不是音寧力邀他們留下,溪州也不會挖掘出深厚的農耕文化資産,並作為學童教育的題材。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養牛的高一鑫到國小宣揚「耕牛文化」。(記者顏宏駿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