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9旬嬤竟吞安眠藥尋短 原來是老年憂鬱症上身

奇美醫院醫師楊秉勳提醒,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多參加社交活動與曬太陽,可預防老年憂鬱症。(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94歲老阿嬤竟會吃40多顆安眠藥尋短!這名阿嬤日前意識不清被送到奇美醫院急救、發現吞服大量安眠藥,醫師楊秉勳診斷是罹患老年憂鬱症,給藥服用後病情改善、持續追蹤。經醫師深入了解,阿嬤健康尚可,是因為丈夫離世、孩子都要上班,常孤身一人在家,覺得孤獨、萌生短見。
台灣人口老化,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14%是高齡社會,台灣預估今(107)年65歲以上老人達14%,進入高齡社會。而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已被世衛組織並列為本世紀3大疾病,不僅影響健康,也常引起失能。
奇美醫院老年科主治醫師楊秉勳指出,憂鬱症發生在65歲以上老人即是老年憂鬱症,一般老年憂鬱症發生率約20%,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1倍,喪偶等生活壓力事件、慢性疾病、長期失眠、社交孤立等都與憂鬱症有關,一般人常誤認老年憂鬱症狀是老化正常現象而被忽略,沒有適當治療。
楊醫師表示,老年憂鬱症狀很多以身體不適表現,如失眠、易疲勞、頭暈、食慾不振、身體疼痛、胸悶、腸胃不適、便秘等,若查不出病因,有可能是情緒低落導致,也有可能造成記憶衰退、認知功能變差與反應遲鈍,一般人也可能誤認是失智症。但與失智症不同的是老年憂鬱症可能隨著治療、讓記憶力與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楊秉勳表示,老年憂鬱症可以藥物與心理治療雙軌進行,像上述欲尋短的阿嬤除了服藥治療外,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她主要是因經常孤單獨處、心情低落,導致想不開,在心理層面上,這類患者很需要家人經常陪伴關懷與傾聽;平時生活作息要正常、多參加社交活動、曬太陽,可預防老年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