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自然科今舉行 福衛五號和藍月皆入題
學測自然科考出福衛五號和藍月,入闈審題的高中老師認為,中等難度題目較多,難易度為中等,整體鑑別度比去年上升。(記者林曉雲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大學學測今天第二節考自然科,入闈協助審題的高中教師分析,物理部分接軌國際時事,結合生活應用,考出重力波的研究發現、福衛五號衛星繞行週期、核融合發電、手機測加速度、1月31日即將到來的藍月等,具備素養導向命題,學生無法只熟背公式拿分,需要具有科普閱讀理解能力,活用物理重要概念,中等難度題目較多,難易度為中等,整體鑑別度比去年上升。
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表示,自然科情境題的比重和重要性受更多重視,例如第57到59題的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證實重力波,而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突顯出來,合科試題明顯,另與人文的結合命題也是特點。
高中化學老師分析,今年化學題沒有時事題,也未加入先進科技,但善用高中課程教材,組成敘述簡明的考題,而有些考題乍看是記憶性考題,例如第46題考溫室效應,原是家常便飯的話題,作為一個地球公民,已內化為生活素養,不再是記憶性知識,這類常識性考題難度低,但對應用能力較弱的考生而言有鼓勵作用,不可缺漏。
高中生物老師認為,今年生物考題取材多元,強調圖表與探討活動、科學概念應用及分析推理,以第24題為例,結合對花構造的基本認識及花有性生殖的靜態知識,需要比對靜態知識中的對花的認知與花部構造區辨能力;而第25題對血液抹片的觀察與比較,測驗內容的各項描述與實驗過程學生投入有關。
地科考題除了有歷年常見的衛星雲圖、實際氣象測站資料、車籠捕斷層錯移圖片、輻射污染與全球環流等,另有不少試題取材新穎,高中老師舉第19題為例,利用「月表岩石取樣」天文情境,但卻測驗地質概念的應用題型;第33題結合「火山爆發歷史紀錄」,測驗火山與岩石特性觀念;而近年蔚為熱潮的網路公民科學,也與「震度與距離關係」概念鏈結,測驗學生依震度分布特性區分地震的探究能力,只可惜在第一部分命題缺少天文學門試題,建議未來學門分配上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