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中心非萬靈丹 兒福聯盟:該從保母政策做起
兒福聯盟認為,政府前瞻計畫中的社區公共托育中心,無法有效解決家長的托育需求。(兒福聯盟提供)
〔記者譚偉晟/台北報導〕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指出,除了在育兒津貼上的改善,政府也該重視幼兒托育的根本需求,因為根據調查顯示有高達7成的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交由自己或自己的爸媽來照顧,顯示家長相當希望幼兒可以在居家環境中長大。但政府的前瞻計畫中,對於托育這一塊僅提到會增設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卻沒有針對居家型托育的部分提供足夠的解決方案,恐怕會導致計畫實行下來對實際有需求的家長幫助不大。
兒福聯盟的調查指出,儘管台灣育兒費用不低,但多數家長都會選擇自己親自照顧或是交由孩子的祖父母輩照顧。對此兒福聯盟的李宏文主人指出,以兒童發展觀點來看,類家庭的照顧環境本來就最適合2歲以下的幼童,不論是在個別化需求、照顧品質、避免疾病傳染等各方面上,居家式照顧都比機構式照顧來的更好。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即便是要選擇將幼兒交給外人照顧,有高達4成8的家長會優先選擇最多只收托4人、屬居家式托育的保母,而後才是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占3成4,以及機構式的托育中心占1成。
而選擇托育服務的最重要關鍵,有近7成的家長認為就是「托育人員的素質良好」,這其中包含有愛心、有耐心、喜歡小孩、受過專業訓練、無不良嗜好等。此外接送方便、收費合理、以及托育環境的安全,也有近4成的家長表示很重要。李宏文認為,托育機構是托育政策中的下下策,原因在於2歲以下幼童並不適合群聚式的照顧,特別是在傳染疾病的預防上,托育中心集中多名幼兒很容易引發傳染,或是家長因為中心預防傳染的措施而得面臨沒有人照顧幼兒的狀況。
對此兒福聯盟認為,政府不應該把重心放在社區公共托育中心這種機構上,應該參考丹麥模式推廣「公共保母」的政策,藉由政府聘用保母、並交由專業機構確保專業度,讓一般家庭可以以較低的費用雇請保母照護幼兒,讓幼兒可以在家中獲得照顧。李宏文更進一步指出,相較於目前政府前瞻計畫預計4年僅能增加1440名公托名額,截至去年底登記的保母人數高達2萬5000人,若是能透過公共保母的政策改善就業市場,將能更快且更有效的改善目前托育服務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