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製播開課 業界:水準先達標 才有辦法本土化
這次課程約30人參加,學員涵蓋業界資深導播、獨立音樂人和北市影音實驗高中學生。(記者張凱翔攝)
〔記者張凱翔/台北報導〕北市文化局主辦「2017流行音樂節目製播國際工作坊」,邀請國際知名專業團隊BAMM.tv來台,為流行音樂製播工作者開課。課程總監漢森(Nicholas Hansen)表示,台灣音樂與文化本身程度已經很好,但還需要以音樂製作為主體的邏輯與技術做的高端(high end)節目推廣到全球;流行音樂教父倪重華表示,音樂節目要追上國際水準急不得,台灣人得先要有像樣的作品,才有辦法自己開辦本土專業課程、讓產業進步。
BAMM.tv是英國音樂新媒體國際視聽專業製作團隊,已製作超過275位藝人、3000首歌曲影音內容,也曾幫著名獨立樂團「Hello Nico」製作影音內容,這次開課以成音、攝影、導播課和實作為主。課程總監漢森表示,台灣流行、獨立音樂實力堅強,加上華語在世界接受度高,非常有利全球推廣,而且現在高品質影視器材價格也較親民,只要音樂圈、節目圈願意投資做出高品質的影視內容,加上吸收外國第一線的實務經驗,會很有幫助。
倪重華表示,台灣過去都是以歌唱節目為主,缺乏真正以音樂為主體的節目製作思維,讓專業音樂節目製作品質不佳,以像金曲獎每年聲音都做不好,就是沒有專業去理解錄音室、live house和室外演唱會其實都有不同的手法收音;另外,節目要好看也需要影像配合,每種音樂類型都有適合的鏡頭語言,嘻哈要有力道、民謠要從特寫捕捉音樂情緒,這次課程就是理解這些眉角。至於這些技術什麼時候可以本土化、用台灣老師來教?倪說這急不得,台灣至少要先做出國際水準的作品才有辦法教自己人。
上課學員桑姊表示,台灣在影視技術的教育上,缺乏系統性概念的培訓,在實務製作上遇到很多困難都是從錯誤中學習,但就算知道怎麼做,一旦換了其他團隊要配合或是跟國際人士合作,就會變得無法溝通,這堂課讓她從基本概念、專業術語到聲音製作的邏輯都學到很多。另外她也觀察到,國際專業人士會在前置作業細節上下很多功夫,這點也和台灣實務界「先做再說」很不一樣。
老師正在分析演唱會拍攝的鏡頭語言,在不同器材、預算條件下的變通方式。(記者張凱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