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混茶仿冒 南投各農會建立品牌防偽
南投縣鹿谷農會人員,忙著包裝茶葉情形。(記者謝介裕攝)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 據農委會資料,台灣每年茶葉需求量約3萬噸,但目前產量僅1萬4000噸,兩者相差1倍,導致混茶事件迭傳,南投縣從鹿谷農會凍頂烏龍茶、竹山農會杉林溪高山茶、信義農會玉山高山茶迄仁愛農會合歡高山茶,各農會均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避免被仿冒或淪為代罪羔羊,進而讓消費大眾飲茶權益更有保障。
以鹿谷農會為例,每年春冬2季茶賽的包裝外觀都更新,並設有防偽標韱,2016冬季茶賽,便以藍鵲為主題,別具生態保育觀念,包裝材質採用與鈔券同等級的雕刻凹版圓形防偽標章,消費者只要謹記「1摸、2看、3翻轉」的口訣,就能輕易辨識,「1摸」:用手觸摸標籤下半部,會有比千元大鈔還明顯的凹凸銳利感;「2看」:每位入圍得獎者都有唯一一組專屬的流水號碼;「3翻轉」:一心二葉的圖形會從淺紅色轉為深紅,並附上詳細的圖說供按圖索驥,讓不肖廠商難以仿冒以外,也讓消費大眾多一分保障。
鹿谷農會總幹事林義能、信義農會總幹事黃志輝說,以台灣茶摻雜中國或越南的「混茶」,基本上很難辨識出來,也是農會建立茶葉產地標章、生產履歷及品牌的關鍵所在,因此建議消費大眾買茶時,除了要秉持「貨比三家」原則以外,對於品牌、產地等資料有無清楚標示,更不可輕忽。
南投縣府農業處、衛生局指出,為確保民眾飲茶安全,農業處會就農友茶園管理進行源頭稽查,衛生局則會就茶行、飲料店定期進行抽查,不過,衛生局強調,目前法令對於「混茶」的規定,只須將混茶比例、產地等資料標示清楚,違者,將依食安法開罰。
據茶商、茶農透露,南投縣高山茶每台斤至少1000元起跳,中國茶、越南茶每台斤行情,多半在500元以下,基於成本考量,才會出現「混茶」問題,且以手搖茶、飲料茶居多。
南投縣鹿谷農會去年冬季茶賽包裝,以藍鵲為主題,別具生態保育意義。(記者謝介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