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學者研發底泥採樣設備 土地有機會再活化
弘光科大老師胡慶祥(見圖),製作出一種全世界首見新型的「底泥採樣設備」。(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弘光科大環安系教師胡慶祥遠赴荷蘭取經,花了10年時間,製作出一種全世界首見新型的「底泥採樣設備」,可對水體及底泥中的污染物進行檢測,未來,將建立全台灣底泥汙染的資料庫,讓民眾了解,台灣污染其實沒那麼嚴重,也讓土地再活化起來。
「對土地有感情,所以要活化它!」胡慶祥指出,2003年起科技部派他赴荷蘭學習如何進行採樣河川底泥,10年來,在環保署支持下,斷斷續續研究,由於荷蘭的土地跟台灣相似,設計出底泥採樣設備,把基本理論變成器材,也成為商業化的設備,實際測底泥有無被污染風險,已將專利設計轉移給兩家公司。
底泥採樣設備高約1公尺、直徑30公分,本體為不鏽鋼拋光製作,包含一錨定部、一圍繞壁及至少一採樣裝置,該圍繞壁由該錨定部延伸並圍繞界定出一採樣空間,且形成數個穿孔,可任意投入水中,重複使用,進行採樣,檢測污染物,評估真實暴露的風險。
胡慶祥說,儘管水底泥跟空氣、水不一樣,不會直接與人接觸,卻依舊很重要,尤其是養殖漁業,更重視水底泥有沒有被污染。在台灣被列為污染的土地,依照現行法令,都不能使用,但是,透過底泥採樣設備採驗,有可能會讓土底再活化起來。
胡慶祥表示,目前台灣河川、湖泊、水庫以及灌溉渠道底泥污染採用「全量」做分析,檢測數據會比較高,若使用這個專利底泥採樣設備,在絕對值一樣的情形下,污染相對值會降低,檢測出來會更精準,在台灣近3千筆污染的土地,或許部分土地就可解套再利用,讓土地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