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全有「身份證」 宜市愛心農民市集周末開跑
宜蘭市農會邀集產銷班成員,週末在中山公園舉行「愛心農民市集」。(記者林敬倫攝)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市農會本週末將在中山公園舉辦「愛心農民市集」,販賣農會產銷班成員栽種的青蔥、白蒜、芹菜、稻米等作物,全都擁有行政院農委會發放的「身份證」,只要用手機QRcode一掃,就能看見蔬菜從生產、處理、加工、流通到販售的完整記錄,讓民眾吃得安心。
農委會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簡稱TAP,希望記錄所有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作物具有身份證,消費者就能清楚了解作物經過哪些流程、從何而來,宜市農會今年也協助產銷班成員所栽種的作物,申請「身份證」,並出版《小農故事集》,結合QRcode,民眾掃瞄後除了看見作物的身份證,也能了解農夫栽種的心路歷程。
宜蘭市農會總幹事謝立賢表示,宜市大部分栽種的作物都會運往北市販賣,為讓市民能享受到在地蔬菜,所以舉辦「愛心農民市集」,且所有的作物都有「身份證」,能證明藥檢零檢出,民眾可以吃得非常安心。
謝立賢說,擁有「身份證」的作物,價格可以提高20元左右,加上以《小農故事集》行銷,除能吸引在地青年回鄉務農,讓農業能附加新觀念、新價值,也縮短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
宜市農民推銷自己栽種,具有「身份證」的青蔥。(記者林敬倫攝)
宜市農會總幹事謝立賢秀出作物的「身份證」。(記者林敬倫攝)